□本报记者 马雪梅
今年一季度,我市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同比大幅下降,优良天数比率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臭氧浓度虽未超标,但呈同比上升趋势。其中2月最为明显,当月有29个优良天,臭氧浓度“不降反升”20%以上。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王海明坦言:“这个现象传递出的信号值得警惕,今年臭氧污染防治形势将更加严峻。”
治气格局已变,臭氧成为制约我市乃至全省优良天数提升的最大瓶颈。与“看得见”的雾霾相比,臭氧被称为“隐形杀手”,臭氧对呼吸道的破坏性更强,还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
当下,“臭氧攻坚”遭遇的最大瓶颈是臭氧生成前体物——VOCs。近日,无锡市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出台,这意味着,相较2017年以来的治理,今年春天,我市“治挥发”行动重新出发。锡城治臭氧,到底还需迈过几道坎?
无标准? 对标“国标”,超千家企业“提标”治理
近三年来,我市VOCs到底治理得如何?“尴尬的是,此前并无治理标准,效果较难评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透露,我市“治挥发”是从2017年“263”专项行动开始的,3年来,我市每年重点整治一个行业,规上涉气企业等排放大户都已安装VOCs回收处理设施,不过,对VOCs的管控和源解析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直到2019年7月,VOCs治理“国标”出台。近半年后,2019年无锡治气“成绩单”出炉,虽然连续两年成为PM2.5浓度降幅、优良天数比率升幅“双达标”城市,但是臭氧浓度不降反升,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达66天。
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有一种滚石上山的感觉。”王海明坦言,对标“国标”,我市VOCs治理亟需提标升级。今年VOCs专项治理方案明确,超千家企业“提标”治理,其中此前治理的528家全部进行“回头看”,以巩固治理成效;新纳入治理清单的有477家,包括全市首批124家重点排放企业,今年10月底前,这批企业应按“一企一策”方案完成整治。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市VOCs治理全面展开。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四大行业”VOCs专项整治应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其他行业企业应及早启动,于明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
重拳“治挥发”,打击违法排污动真格。今年6月底前,我市将重点针对夏季臭氧超标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违法排污企业将面临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处罚……
综合施策,指向一个目标:今年,全市VOCs排放较2019年减少18%,臭氧超标天数减少10%,同比减少7天。
缺手段? 引进首台监测仪,构建立体式监测网络
VOCs“家族成员”有上万种,其中哪些是生成无锡臭氧污染的活性物质,各自“贡献”是多少?
“由于缺乏监测手段,这些答案目前都不得而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直言,臭氧治理是现阶段的一个“世界难题”。臭氧监测需要光化学仪器,而目前我市没有一台这样的监测仪器。此外,我市臭氧监测网络还不完善,全市70多个自动监测站监测的6项污染物指标中,VOCs并未被纳入,雷达走航车监测频次有限,没有一定数量的数据积累,很难精准地“抓”出污染源、摸清挥发性有机物形成机制。
今年我市将采购一台激光雷达仪,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透露,有了这台仪器就能基本判断,当天导致臭氧的到底是外来污染源,还是内源污染。未来,我市将构建“边界站”“超级站”等VOCs立体式网格化监测网络,破解“治挥发”科技手段短缺难题。
有了监测手段,遭遇雾霾天可提前预警,那么遇到臭氧天呢?相关人士介绍,今年起,对“来去无踪”的臭氧污染,我市将发布预警。此次VOCs专项治理方案明确:4—9月,我市将根据省监测中心预测未来72小时臭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达148微克/立方米时发布的预警信息,提前48小时落实管控措施。
不同步? “一降一升”,协同治理难题待破解
“天空一片‘水晶蓝’,怎么会是个污染天?”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相较雾霾的易察觉,“隐形”的臭氧常常造成与监测数据不同的“感官体验”,臭氧攻坚“全民战”的统一意识短时间内不易形成。
这仅是难题的冰山一角,PM2.5和臭氧治理“一降一升”才是“主冰峰”。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说,去年,全市有6大板块遇到了这个相同的治气难题,其中滨湖区最为典型。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滨湖区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4%,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但其臭氧年均浓度为18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7%,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从36天增加到69天,臭氧浓度反弹幅度和超标天数在全市最高、二氧化氮浓度增幅全市最高。
一位环保专家认为,PM2.5下降快,大气透明度高,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强,带来臭氧浓度升高。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我市工业结构还需调整,VOCs虽然减排,但臭氧生成的另一前体物——氮氧化物并没有同步削减。如2019年我市的氮氧化物同比没有下降,导致臭氧浓度上升。
如何先行先试,拿出臭氧攻坚的“无锡方案”?“不仅要解决眼前的臭氧污染问题,还应战略性规划长远防治举措。”相关人士透露,市生态环境部门借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省环保协会等组建专家团队,着手制定无锡市臭氧污染防治2020—2025规划。
让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忧心的是,臭氧形成是区域性的,全省、全国臭氧浓度也在上升。前几年我市VOCs治理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如果今后缺少各区域的联防联控,前面的努力很容易付之东流。今年VOCs专项治理方案首次将VOCs减排比例、臭氧超标天数减少目标一一分解到8个市(县)、区。市生态环境部门呼吁:“臭氧攻坚,还需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协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