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出门戴口罩、聚餐黑白筷、排队一米线……

防疫“防”出健康新风尚

  疫情防控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深刻的“健康教育课”,使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成为广大市民的防疫“四大法宝”。2月18日,无锡市文明委向全体市民发布文明倡议“锡十条”,倡导市民以个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增强城市的整体“免疫力”。疫情防控进入平稳期,无锡需要进一步提倡和科普,把“防疫法宝”转化为数百万无锡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让文明习惯在全社会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 本报记者 张纪红

  戴口罩 呼吸科病人减少了

  “以前感冒了,总觉得戴口罩不自然,也没必要。疫情期间,出门戴口罩,已经成了习惯。”市民曾女士说,“自从戴了口罩,发现好处多多。以前我一到春天,总是过敏,现在不过敏了,感冒也少了,还省了涂防晒霜。疫情结束后,如果感冒了,我肯定还是会戴口罩出门的。”不光曾女士自己,现在她家里的老人、孩子出门,都会自觉戴上口罩。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三院院区)呼吸科主任医师陈宝华介绍,对于呼吸道病人来说,戴口罩利人利己。当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传染,也能当自己出现呼吸道症状时保护身边人。今年医院的呼吸科病人减少至往年的七成左右,可能跟市民普遍戴口罩有关。除了流感外,水痘、麻疹、肺结核、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都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口罩除了能挡住通过飞沫传染的病毒、细菌外,还能挡住有害颗粒物及各种污染,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出门戴上口罩,可以减少鼻塞、流鼻涕等情况。

  一米线

  安全线更是健康线

  “大家保持好一米的安全距离,不要扎堆。”7日上午,记者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看到,挂号、缴费窗口前的地面上,清晰地划着“一米线”,把挂号缴费区和等待区划分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一米线也有,但很少有人遵守,即使在现场宣传引导,效果也不好。如今患者都是自觉遵守,即使没划一米线的区域,就诊者也在间隔一米地依次排队,比过去有序多了。

  其实不光在医疗机构,商场超市、车站、景区、银行网点等人流密集的排队区域,如今都设了“一米线”。不同场所的“一米线”标识也是五彩缤纷:有的采用“绿色脚印”,有的采用“一米红花”,有的是红色,有的是橙色……

  疫情期间,人们的“一米线”意识普遍提高:超市结账不凑堆;排队拿药留足一米;同上电梯一人一角……在“口罩文明”之外,“一米线”倡导不扎堆、不聚集,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可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今年儿童医院呼吸科的小患儿大量减少,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也骤减。

  黑白筷

  围桌合餐兴新礼仪

  日前,小李来到无锡泓历皇朝酒店用餐发现,每位就餐者面前都放有黑白两双筷子。服务员告诉他,一双用于取菜,一双用于自食。小李说:“黑白颜色对比分明,不容易混淆。虽然用两双筷子会让吃饭变得麻烦一点,但是却换来了放心,值得!”工作人员介绍,虽然酒店要多准备一倍的筷子,无形中增加了运营成本,但为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氛围,还是值得的。

  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陈为民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餐的饮食习惯弊端更突出了。与合餐不同的分餐制虽能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但消费者不能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食物的种类和食量,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他们向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发出推广公筷公勺的倡议,湖滨饭店、无锡大饭店等126家餐饮单位第一时间响应。眼下除了提供黑白双筷外,还有一些餐饮单位配备的是公筷公勺模式,即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第904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王亚敏介绍,围桌合餐是中国人习惯的进餐方式,气氛热闹融洽。筷子频繁穿梭于食物和口腔之间,在传送美味的同时,也交换了同桌人的唾液,唾液中的细菌和病毒就此进入新“主人”的消化道。通过唾液,可以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很多种,其中幽门螺杆菌对健康的威胁最令人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等消化道炎性疾病,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中国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60%,而且感染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这与中国家庭合餐习惯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在家里就餐,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此外,通过唾液传播的病原体还包括肠道病毒、甲肝、戊肝、单纯疱疹病毒、结核杆菌、霍乱和伤寒等。由此可见,积极倡导分餐方式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