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保健周刊

疫情期间市民宅家、戴口罩收获意外变化

流感、痛风、哮喘病人都少了

但随着外出游玩、就餐增多,呼吸道、消化道及过敏性疾病可能反弹

  ▲(钦嫣 摄)

  ▲(资料图)

  ◀(钦嫣 摄)

  □本报记者 卫文

  往年的冬春季,不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消化道疾病也是居高不下。然而,因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一些多发病今年发病量明显下降。对这样的意外收获,专家表示,市民不妨汲取疫期好的做法,从日常生活细节下手防范,或许很多常见病都能扼杀在萌芽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几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线明星——流感、水痘、手足口病,在今年冬春季没有了市场。”近日,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流感发病率在今年1月份达到了高峰,本来还有维持或爬升的可能,但是该中心流感监测结果显示,2月份以来医疗机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测阳性率同比、环比均有大幅度下降,水痘和手足口病病例数也分别下降了七成多和九成多。

  “春节前后是急性胃肠病的高发期,但今年这类患者明显少了!”锡城多家医院的消化内科发出同样的声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博士周群燕介绍,因为饮食和饮酒不节制,以往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都比较多发,今年以来同比至少降了两成。市中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医师周腊梅告诉记者,往年这时痛风急症期患者也多,她一个人的门诊上一天就要有二三十个,疫情期间少了近一半。市二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陶诗沁介绍,尽管春季各种皮肤病扎堆,但是今年荨麻疹患者要少很多。此外,记者从市儿童医院等了解到,普通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比往年同期大大减少。

  “明星”疾病今年一季度发病量大跳水

  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餐让患者变少了

  常见病为什么在疫情时低发?答案显而易见。多名专家分析,全民戴口罩、勤洗手、学校超长版寒假、很多公共场所停业、少串门等等,避免了交叉感染,不仅防住了新冠病毒,而且连普通感冒和流感病毒也防住了。餐饮停业,大家被迫宅家,不仅不能聚餐,也减少了大吃大喝的机会,所以大家饮食生活有规律了,吃出急性胃肠病的人少了,也不容易得其他病。例如痛风与饮酒、多吃含嘌呤的食物有关,市民减少了大吃大喝,就降低了痛风的发病概率。而荨麻疹大都是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灰尘等所引起的,戴口罩是预防的好方法,但是以往市民很少有戴口罩的习惯,今年人人都是蒙面侠,自然荨麻疹患者要少很多。

  当然,疫情期间一些常见病患者变少,也与医院成为“危险地带”有关。各家医院奉劝市民只要不是非常紧急、非常严重的疾病,尽量推迟就医。市民得了头疼脑热的小病小恙,考虑到这时进医院会大大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从而选择在家休养。事实上,像感冒等身体不舒服属于自限性疾病,在家休息几天也能痊愈。

  血糖上升眼病患者增多同样不可小觑

  疫情下,虽然有些疾病患者减少了,但是另一些疾病患者在增多,同样不可小觑。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宅在家后,减少了运动,血糖悄然升高也没能察觉;对手机等依赖增多,近视眼、干眼症患者增多;出现体重增加、情绪障碍的患者也比较多。春暖花开,天气渐热,随着踏青游玩、购物、就餐等外出市民的增多,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一些过敏性疾病也有反弹的机会。因此,对于慢病患者,仍然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日常监测指标。

  专家提醒,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常见病的减少,与疫情下综合防控措施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很大关系。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市民不妨汲取疫期好的做法,如平时家中也要做到勤通风,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平时养成勤洗手,摒弃大吃大喝的习惯、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等,这样在后疫情阶段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一些常见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