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高速路上,小轿车、大客车、货运车……难以计数的车辆飞驰而过,沪宁高速无锡段夜晚的繁忙程度不亚于白天。突然,公路上方龙门架上,放射出了几道笔直的绿色光线,形成了一个激光光幕,映衬着黑色的天幕。高速路上发生了什么?那些奇怪的光幕,又是什么?
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大队长杨浩解答了这个疑问:龙门架上放射出的激光光幕,是对抗疲劳驾驶的“神器”。
高速路上的杀手:疲劳驾驶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门统计,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中,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头号杀手,开车犯困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在沪宁高速无锡段,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驶引发的占70%以上。在高速公路上,几秒钟的瞌睡,甚至只是一晃神儿,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沪宁高速无锡段45.5公里,双向八车道,日均车流量18万辆,跟车距离比较短,变道、追尾事故比较多。此外,由于道路比较宽,晚上车流量下来之后,车速明显提升,疲劳驾驶更易引发较大以上交通事故。
而疲劳驾驶又难以从根源治理。目前对疲劳驾驶的认定是以连续驾驶4个小时为分界线。但是实际情况是,吃完午饭之后,驾驶人也容易犯困;夏天比较热,或者阳光刺眼的时候,驾驶人也容易疲劳。高速交警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面对实际“疲劳”但是没有达到法律认定“疲劳”标准的“疲劳驾驶”,单纯靠查处效果非常有限。
“有时候,我们通过视频监控发现驾驶人神情萎靡、困顿,认定他大概率是疲劳驾驶,但问题是怎么提醒他。行车路程中,如果给他打电话,容易使驾驶人分神,造成事故;而且,信息库里查到的电话号码通常也不是司机本人。”杨浩说道,综合以上情况,想要有效治理高速公路疲劳驾驶现象,预防是关键。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用显眼的激光光幕进行视觉刺激,赶跑驾驶人的“瞌睡虫”,使其保持清醒状态。
“声光电”组合拳,多“套路”驱赶瞌睡虫
为了同疲劳驾驶作斗争,高速一大队的“妙招”还有很多,传统手段与“声光电”相结合,只为赶跑“疲劳”,为驾驶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传统的方式就是巡逻,驻点巡逻和流动巡逻相结合,在巡逻时驻点喊话鸣笛,驾驶人如果瞌睡,看到警车就会清醒一些。”杨浩介绍道。然而,传统巡逻手段不可能每个时段每个路段都保证有民警。为此,高速一大队采取了视频巡检的方式。沪宁高速无锡段有64个视频监控,监控指挥室民警24小时不间断轮岗,固定岗位职责,进行异常情况排查,发现有驾驶人出现疲劳表现,马上通知巡逻编队前去处理。
考虑到人力毕竟有限,无锡交警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一起研发的“声光电”设备,也派上了大用处。
高速一大队在沪宁高速无锡段疲劳驾驶易发地段创新试点4套光幕视觉防疲劳系统,即安装在高速主线龙门架的精密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在夜间可交替产生不同频率、不同亮度的光束,对驾驶员形成视觉刺激,提高驾驶员注意力,解决单一行车环境中视觉疲劳问题。
在四个收费站、互通主线并道口,安装了40套声光电一体化警示装置,天黑时自动亮起警示灯并响起警报,双管齐下对驾驶人形成视觉、听觉双重刺激,消除疲劳;在路面上设置了可变激光标识设备,将字幕打在地面上,比以往地面上的白漆文字更加显眼。字幕的颜色强度都能变化,提醒驾驶人注意安全车距、严禁疲劳驾驶;在事故高发的枢纽下道口安装100个智能发光道钉,通过交替闪烁的灯光提高过往驾驶人的警觉性,打消睡意。
这一套声光电的“组合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冬季夜间本是疲劳驾驶高发时段,疲劳驾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占重大交通事故总量的80%以上,自从高速公路防疲劳智能预警系统投入应用以来,沪宁高速无锡段重大事故死亡起数和人数均下降25%。
大数据助力,精准过滤重点车辆
高速公路一大队主动对接,掌握有全国600万辆12吨以上大货车实时GPS运行轨迹的单位,开发“无锡沪宁高速货车风险管控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全国600万辆重型货车GPS运行轨迹进行分析研判,在沪宁高速无锡段设置电子围栏。只要重型货车进入辖区,大队便通过车载终端对进入辖区的重型货车“一对一”推送交通安全提示语音,点对点提醒货车驾驶员安全文明行车。迄今已累计向10余万辆重型货车发送安全提示短信。
借助大数据,高速一大队开发了沪宁高速货车管控平台,该平台的受众群恰好是交通事故,尤其是重大交通事故的多发群体,针对性比较强。目前平台准备延伸范围,将危化品货车也纳入范围。高速一大队还开发完善了集成指挥平台的疲劳驾驶预警模块。通过摄像头对车辆图像进行抓拍,对“两客一危”、有疲劳驾驶嫌疑的车辆进行轨迹分析研判,确认车辆是疲劳驾驶的,将通过前段的电子卡口,直接在治安卡口大屏显示,并实时推送信息至民警警务通,实现“后台分析—前段拦截—实时发送—卡口查获”的信息化卡口闭环。
高速货车管控平台提供实时GPS轨迹,精确度高;集成指挥平台可随时提供抓拍图片,车辆覆盖范围广,两个平台相互配合,对于打击疲劳驾驶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