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以来第三次降准落地,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从3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节奏明显加快。
近期,国内降准降息的政策密集落地,将如何影响当前经济形势?对居民“钱袋子”又有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下一步将走向何方?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听取他们的看法。
降准应声落地释放千亿级资金
据央行官网发布的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央行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上周央行宣布的降准事宜,本周就已落地。此外,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这已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降准。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定向降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较大,使得中长期限的资金更为便宜。“随着流动性投放力度的加大,银行间流动性充裕。”
不仅如此,此次定向降准对象选择了中小银行。据人民银行无锡分行相关负责人解释,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据悉,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近4000家中小银行获降准“红包”
“中小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相容性。通过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支持,有助于中小银行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客户、决策链条较短等优势,更有效率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无锡银保监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这两类银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4000亿元,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成本,推动中小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对稳增长、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银行无锡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随着此次针对中小银行再度定向降准后,近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6%,接近历史最低点。
“从当前密集出台的政策和市场的预期来看,未来全面降准及降息的市场预期也是大概率的事情,央行只是在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而已”,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定向降准如何影响股市债市
国联证券投资部分析师李瑶莹告诉记者,此次的定性降准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下调,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影响还是颇大的。她表示,央行降准对于各个板块和概念的影响不一,如果从行业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
首先,降准对银行存款利率没有直接影响,大部分银行将维持不变。不过由于降准之后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少了,可以利用的资金变多,等于资金面变宽松。虽然存款基准利率不变,但是银行如果不差钱就可能将利率上浮幅度下调。
同时,国债的利率一般与存款利率密切相关,每次降息之后的新一轮国债利率都将随之下降,不过降准则对国债没有影响,利率将保持不变。大额存单与国债相同,利率都与存款利率挂钩,目前大额存单利率普遍较基准利率上浮40%,高起点、低利率早已遭受质疑,如果利率再下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变得更小。
其次,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从过去两次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李瑶莹表示,降准属股市重大利好,大概率下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不出意外将大幅高开。但也要考虑到200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上证均高开低走甚至大跌,投资者需提防重复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剧。例如2015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准消息后,第二天沪深股市反而双双收跌。
政策加大对经济大环境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会认为对房地产行业有所利好,进而提振楼市信心,但其本质并不是为了放松楼市调控,对楼市的利好影响也会表现得比较温和。在“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政策基调下,未来几个月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仍将趋严。(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