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探索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②

创新制度,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

  □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长三角观察》杂志主编 钱运春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完全一样的同质化,而是一种整合、一种协调、一种合作。长三角一体化最大制约因素是制度创新,这也是许多年来没有突破的地方。

  长三角一体化的难点究竟在何处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已经到了急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候。长三角是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目前已经到了增长动能的转换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挑战,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

  产业有不同梯度,不同的人才匹配不同的产业。长三角的人才也是有梯度的,长三角的产业也必然是有梯度的。长三角人才有梯度,原因在于长三角的社会服务是有梯度的,比如教育、医疗、文化资源等。因而在长三角范围内,不同地方因为发展程度不同,发展动能也存在差异。如上海可以依靠创新驱动,在皖北经济薄弱地区就完全行不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基础的不同。

  从目前来看,市场一体化和管理体制不匹配是阻碍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比如招商引资同当地经济发展、干部考核挂钩,很容易引起不同行政区域的竞争,阻碍一体化进程。因而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就是制度创新,统一市场还没有形成也是制约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每一个地方都以邻为壑、封锁市场的话,一体化的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封锁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同构,这其实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制度创新的理想与现实

  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经济增长的动能是投资,从工业经济为主导向后工业经济发展的动能是消费,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是创新。从英国工业革命到二战之前,欧洲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驱动。在二战之后,欧美各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多是依靠消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美各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从投资到消费再到创新,增长动能的转换是不能跨越的。因此,科创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是政府一个口号就能喊出来的。实际上,包括上海搞科创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其他地方更是如此。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统一的市场制度来打破狭小的市场,需要规避恶性竞争的制度来避免不同地方的产业同构,需要统一政策碎片化现状的制度来打通公共服务的壁垒,需要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来提高港口、通关、道路的利用效率,最需要统一的是市场交易制度、企业服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促进形成良好的经济梯度。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最不需要统一的是招商引资政策,比如土地价格等。

  制度创新的一个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遵循“一致同意”原则,促进三省一市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国家发改委、三省一市五方决定机制,形成常态。按照效率原则推进市场一体化,按照公平原则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在有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方式,鼓励长三角试点。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思考

  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有三个,一是形成一个符合多元经济的经济体系,打造多元的经济驱动力,促进政策相互协调。二是形成一个保基本、可持续、广覆盖、好转接的社会保障体制,尽量缩小长三角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包括地区发展支持政策、弱势或衰退产业支持政策、弱势群体保护制度等。三是对标国际竞争,形成有竞争力的国际体制、国际级城市群。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针对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重点瞄准集成电路、新型外显、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力突破。消除市场一体化的障碍,打通“断头路”,联合打造G60科创走廊,进行联合环境治理。提出财税分享方案,解决产业转移问题、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社保转接问题等。注重不同增长动力的制度因素,为区域内的投资、消费、创新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王皖杰根据讲座录音整理)

  · 嘉宾小传 ·

  钱运春,男,博士、研究员。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流动站博士后,曾任上海社科院创新工程高端人才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人社部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评审专家,《长三角观察》杂志主编。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共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横向课题3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