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飞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数字经济迅速成为热点。各行各业在国内外疫情的上、下场转化中煎熬,而当企业乃至个人开始接受新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时,增长方式切入了“新”赛道,新机遇正蕴含其中。
2019年底,无锡发布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是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起始之年,相关政策加速推进。作为实现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数字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治理数字化,无锡该如何作为?
疫情期间的群体性扩容,让人见识了“数据”的力量
从市大数据管理局获悉,1-2月,全市现入库大数据、云计算企业销售收入57.79亿元,同比增长9.41%。在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低气压下,这组数字让人振奋。
在疫情仍需高度重视的今天,“锡康码”已经成为市民畅行无锡的标配。2月21日,“锡康码”正式上线,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辖区内“一人一码、一码复用、一码通行和人群全覆盖、联防全覆盖”,在市域范围内居住小区(村)的出入核查,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办公园区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验证,疫情发生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居家或集中隔离人员的自助健康申报等方面都显示了极强的信息通用性。一款产品好不好,只要看人们的接受度如何,利用大数据手段,让市民安全活动,让企业放心复工,这是无锡在社会管理的一项创新。
疫情期间,数字化手段在线上零售、精准防控、减轻基层人员负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复工复产中,数字化又提供了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多个“非常生活”版本。应对疫情,各大运营商及互联网平台纷纷基于位置、行为数据推出了行程、区域、城市相关查询服务,既方便用户自查是否与疑似感染者有过交集,也为基层社区的精准化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撑。
朗新数据CEO陈齐标认为,场景转换提升了客户需求与模式创新的适配程度,催生了数字经济一次新的路径跳跃。“疫情的严防严控之下,关乎实体商品与资产的价值创造行为受到了约束,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却因此获得了一次性群体扩容的契机。”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疫情是一次人们从物理世界全面迈入数字世界的演习。
异军突起的爆发式增长,让人看到了数字经济超强的“适配性”。但应该看到,特殊时期的需求并不是推动产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另一个数据也能够佐证这一点:全市330家入库大数据、云计算企业1-2月份增长较预期15%的增幅差值为2.96亿元。“实体经济不景气,数字经济却一枝独秀,这样的现象并不科学,数字化更多的应该是为产业赋能。”陈齐标说。
产业和数字的相互叠加,让数据在更多的产线上“跑”起来
捷普电子是无锡首批真正意义上的5G工厂,去年9月企业和无锡移动合作,完成了5G基础覆盖探索智能制造垂直应用。公司运营总经理肖勇认为,5G技术应用帮助企业实现了真正的柔性生产,“最大的贡献并不是节约劳动力,而是让产线更加智慧,能够对应订单、库存的变化,做出最优方案。”
作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突破口,智能制造被寄予厚望。2019年,无锡推进了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
智能化是产业数字化的后端形态之一,但要实现数据真正在产线上“跑”起来,则需要基础网络、传感器、软件、工业云平台等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产业数字化也是带动数字产业化的最大动能。
下转第3版>>>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切入“新”赛道
上接第1版>>>
目前,无锡是全国第一个物联网连接超千万规模级的地级市。根据规划,2020年市区和江阴、宜兴城区及开发区室外重点区域要实现5G连续覆盖,2022年基本实现全市5G网络覆盖;与5G相关的智能终端、基站设备、光通信传输、配套及应用等细分领域均有一批领跑企业;无锡现有大数据、云计算企业330家,总投资100亿元的五大数据产业园启动建设。如何将这些数字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引导至协作发展模式,是做大数字经济,也是让数字化赋能产业的一道重要命题。
无锡一上市公司负责人的考量代表了许多企业的真实想法,“数字化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对多数企业来说,学习的成本非常高昂,很多企业并不能用好数据。”在他看来,智能化不仅仅是数字化改造设备,更在于对生产流程的再造,首先就要求企业顶层管理者有数字化生产的思维和能力,“不然只是人管理数据,并不是数据管理生产。”
城市管理数字化,数据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融合”后的高效应用
2019年底,无锡发布的加快推进“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对数字经济有了非常明确的定位: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更大力度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城市。
3月底,一场围绕如何建好城市大数据中心的头脑风暴在市大数据管理局举行。从政府主管部门到企业,都在试图梳理出如何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民生的有效路径。但是围绕着数权、标准、安全,仍有许多边界性的问题有待探讨。
城市大数据集合了政务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社会公益大数据。根据2月最新的运维报告,城市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目录系统已梳理录入了市级60个政务部门的1923个数据资源、33571个数据项,ODS库共汇聚数据量117.02亿条。前后四年半的时间,录入部门从37家发展到60家,数据项从5799个到33571个,ODS库共汇聚数据量近百倍增长。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比数据更重要的是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的能力。对数据的高效使用、数据产品的开发决定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源于疫情加速到来的数字经济浪潮,该如何把握?
“就像互联网经济有一天不再被人提及一样,数字化这个词消失了,数字经济的时代便真正到来了。”一位政府主管人士如是说。
覆盖900万以上无锡市民和来锡务工人员的“锡康码”可以说是今年的数据“爆款”。开发者陈齐标认为,它的“能力”远未被挖掘,“这个平台只是智慧城市里很基础的一部分。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到,多数的智慧城市建设原本在某些垂直领域里都做得很好,但是在横向打通这一块,还有欠缺。未来,我们就是要把数据背后关联的服务横向串联起来,这不是一个部门、一家公司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关联企业来共同打造。”
据了解,朗新科技已于今年2月与无锡市政府签约,在高新区投资建设“朗新科技产业园”,项目占地约140亩,投资规模约1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带动近30家子公司及上下游合作伙伴等生态圈合作伙伴入驻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