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疫情期间图书市场遭遇“停摆”危机

实体书店如何增强“免疫力”

  昨天,位于滨湖万达一楼的西西弗书店10点准时开门营业,然而一天下来,进出的消费者只有几十个人。店长曹漫想起今年1月11日开业那阵子,每天两三千人的人流量,不禁唏嘘:“疫情让书店行业‘雪上加霜’。”疫情笼罩之下的实体书店生存问题,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再次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停摆”危机

  人流减少营业额大缩水

  上个双休日,惠山古镇因杜鹃花展正在举办,景区里游客不少。可扎根在此8年的惠山书局(先锋书店无锡店),并未因旅游市场的回暖而恢复“元气”,依然门可罗雀。据了解,先锋书店的所有门店在闭店的一个月里,没有一分钱收入,但门店租金和员工工资却是硬性支出。惠山书局店长张征为告诉记者,3月14日复工以来,书店的销售同比跌了一半。

  本土第一家人文书店百草园是无锡率先“触网”的书店之一,从2015年起就转战网络市场,通过线上销售“反哺”实体店。可是,疫情期间日子同样艰难。“物流不通畅、快递难进门”,书店总经理刘石峰说,受这些因素影响,网上图书销售额缩水一半,而两家实体门店,一家正在装修,另一家至今未开门。

  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的“命运”则与教辅书“捆绑”得更紧了。“教辅书的销售比占到了90%,其他书籍少人问津。”相关负责人周志远告诉记者,整个一季度下跌了40%。“今年暑假也缩短了,影响还将持续。”他表示,在大的疫情环境下,实体书店所代表的阅读需求仍是弱需求,整体前景不会乐观。

  线上“冲锋”

  努力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实体书店如何增强自身“免疫力”?严峻的形势倒逼他们进一步转型。除了加大打折促销的力度,绝大部分书店将目光转向了线上。

  4月22日下午在惠山古镇,锡惠公园管理处文化总监、园艺景观部部长金石声在镜头前做起主播,一边带着读者“云”上赏杜鹃花,一边推荐《中国花事》这本书,吸引了微信社群的几百号本地粉丝同时观看。这是擅长线下人文活动的百草园自今年2月以来举办的第16场线上荐书活动。

  “线上活动已经排到了5月中旬,其中读书日期间的在线直播就安排了六七场。”刘石峰说,走进百草园直播间的,有作家、画家,也有影评人、大学教授,他们自带流量为读者推荐书籍,再通过快递配送。

  曹漫介绍,西西弗书店在疫情期间一口气开出25家城市微店,并进行了多场线上直播,内容除了书籍,还涵盖文创产品。正是这些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才给了西西弗更大的信心渡过疫情难关。此外,钟书阁、大众书局、字里行间等书店都在直播售书,就连传统的新华书店也开始培养“无锡新华主播”,积极与读者“屏对屏”。

  升级“产品线”

  不能只靠卖书活下去

  为减少疫情影响,我市为服务业企业设立了纾困专项资金。据政策,2019年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的实体书店,可按2020年营收的2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可达30万元。

  在书店经营者们看来,这些硬核措施只是“雪中送炭”,要想“活下去”“活得好”,还是要靠书店的自身发展。张征为谈到惠山书局疫情后的发展规划,他表示会坚持差异化定位,打造书店在诗歌与音乐“先锋”上的属性,继续聚集忠实读者。“书店是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场所,把纽带建立起来,才能生存。”

  这几天,新华书店图书中心一楼的面貌焕然一新,原先满满当当的书架只保留了1/3,更多的图书通过精心布置的展台与读者见面。周志远透露,书店面临拆迁,新的书城将引进更多文化创意业态,营造社会人文客厅的氛围。

  在书店业普遍受到疫情冲击时,落户小娄巷的樊登书店在“世界读书日”正式营业了。经营者郑泓艳逆势而上,她认为:实体书店要升级“产品线”,由原来的只卖图书、文创、咖啡等有形产品拓展到课程、知识、服务等无形产品,以及提供社交等隐形服务上来。这也是此次疫情教给实体书店的宝贵经验。(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