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财经周刊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多方发力

  最近,我市正式出台实施《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方案要求银保机构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加快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保险市场。几乎同时,本市12家商业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联合成立“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实验室”,将根据企业反馈系统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新产品等。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市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又迈出新的步伐。

  鼓励银保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走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之路,进而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窘境,这是政府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要目的。我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起步较早。截至目前,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额度突破10亿元,受益企业逾100家。 但这与我市数以万计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大体量”相比,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按照《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提出的“3年之内全市实现质押次数年均增幅30%、质押融资累计额度破60亿元、累计新增保险件数突破400件”的要求,仅靠银保机构与相关企业的“直接沟通”“双向交流”“投贷互动”是不够的,必须发动银保监管、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登记管理甚至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与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机制。这是因为,从海量的知识产权中梳理出真正有独立市场价值的企业绝非易事,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具有较强专业性,只有多方发力才能促进这项业务长足发展。

  一般而言,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虽有知识产权,且预期未来将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其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开展融资服务的最重要前提是满足风险收益平衡,其信贷业务以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从而确保收益稳定。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单列信贷计划、专项考核激励等方式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知识产权密集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而在这其中,职能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推进知识产权作价评估标准化,建立统一的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质押登记公示信息平台,促进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流转顺畅,有效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等举措,也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疫期,我市获准质押融资的24家企业,无不是通过所有相关各方的“合力”,才如愿以偿获得2.3亿元信贷的。

  因此,有效化解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疑是最佳选项之一。相关部门、银保机构等应依托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加紧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努力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变现难等问题,加速知识产权市场转化。同时,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为知识产权融资业务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顺利实现全市知识产权金融赋能工程三年目标任务。(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