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疫情下,一家锡企写下逆势增长275%的故事——

“有准备”的卡尔曼

  卡尔曼生产的防疫机器人。

  □本报记者 高飞

  凌晨5点,当第一缕晨曦洒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东风镇东明村时,田垄上已经开始了忙碌,拖拉机身后“走”出了一条长达1000多米的直线。正是这条直线,关系着之后播种、撒药和收成的效率。“靠人驾驶没法走出这么长的直线,正因为安装了北斗农机导航仪,使拖拉机实现了精准的无人驾驶。”驻守当地的无锡卡尔曼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北方区大区经理庄勤锋说。

  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然而有准备、有韧劲的企业却能在逆势中迎头向上。数字经济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凭借在物联网产业的提前布局,今年1-3月份,卡尔曼实现销售3000多万元,大幅超过了去年同期的807万元,逆势增长275%。

  专注农业,“等”来一片蓝海

  搭载着卡尔曼北斗农机导航仪的无人驾驶农机如今已经驰骋在新疆、内蒙古、东北等重要产粮区,使用后土地有效利用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

  “目前全国有350万台9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只有不到3万台完成了改造。即使像我们这样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企业,一年也就是改造2000多台。”卡尔曼运营副总黄振华说。

  卡尔曼创始团队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同时引进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电科技、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为等公司的管理和科研人员,拥有国内顶尖的卫星导航、机器视觉和智能控制领域专家、学者团队,在导航领域的深耕让他们迅速在产业化上打开了突破口。“农业领域,无人驾驶大有可为。”据了解,大疆、东风等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造车企业都在加速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自建供应链,核心技术抵御波动

  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二凌晨,位于滨湖区的K-PARK工业园内,20多名身着保安制服的人忙碌地往车上装货。“疫情下,销售和技术人员放弃假期,提前去了新疆、内蒙古、东北等产粮区,把用于今年春耕的货全部发出。”黄振华回忆过年期间与时间赛跑的日子。

  卡尔曼是无锡培育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做的事就是研发、采购的“本地化”。“疫情期间,‘本地化’的优势就体现了。”黄振华介绍,目前公司70%以上的零配件都实现了本地化采购,“无锡在机械加工、电子元器件产业上实力雄厚,大多数零配件、加工都能在本地完成,能够配合企业的快速响应。”黄振华认为,目前无锡的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有人说本地采购价格高,但是价格是基于采购量的,只要产业集群发展起来,通用件采购量增加,价格自然下来,还能省下物流费用和上下游沟通的时间成本。”

  自主知识产权,是卡尔曼应对突发状况的又一大硬实力。产品坚持自主研发,小批量前期生产都在无锡的工厂实现。疫情期间,由于提前规划、提前生产、本地服务,卡尔曼的产品全部按需运送到产粮区,且价格一分不涨。

  快速转型,智能机器人业务突增

  卡尔曼的主营业务包括星上产品、农业自动驾驶仪和单一平台、多功能机器人。依托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第三模块正在迅速崛起。疫情期间,公司快速响应,将割草机器人改装为防疫机器人,已经获得了大批订单。

  纵向产业链合作、横向行业应用快速复制,最终实现数据汇融。“我们对每一款产品、每一个未来会出现的应用场景都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将研发到量产的过程缩到最短,毕竟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不会给你充裕的等待时间。”企业相关业务板块负责人透露,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该板块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占比45%的主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