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中国夜听经济发展分析》发布,指出夜听成为新时代下用户夜间娱乐新选择,夜听用户规模超2亿,2019年夜听总时长109亿小时。从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再到有声阅读,听书这种灵活的阅读方式让书本走进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尤其受到年轻用户青睐。与此同时,朗读亭、快闪店、语音直播等多种声音社交新方式陆续登场,让音频消费走入市民更多的生活场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音频行业正不断探索着新赛道,如何用“听”持续点燃大众的阅读兴趣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课题。
有声阅读成全民阅读新增长点
近年来,网络音频因其移动技术优势迅速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80后”市民汤澄琳,平时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听书,她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听完了几本经济学专著,还学了一点中医养生知识。“我很早就在一个听书APP开通了VIP服务,每天有空就会去听书,从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汤女士表示,之所以喜欢听书,主要是因为“听”不会占据自己全部注意力,听书的同时还可以带带娃,做做家务。“有时我还会带着孩子一起听故事书,虽然大部分听书软件需要付费,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人们消费观念变化,像汤女士这样热衷音频课程的用户不在少数,他们也愿意为优质的音频内容买单。江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育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音频付费在内的所有知识付费模式,都是传统校园教育的有效补充,满足了不少人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人的焦虑感和压力。“如今,大众不仅注重内容与服务,更关注自我成长与精神消费。尤其是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对在线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而以声音作为媒介的音频可以在多场景下使用,更能满足大众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因此,音频行业将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份针对国内客户的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有声阅读人数呈爆发式增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3%,总收听时长增长近100%。今年一季度,知名音频平台喜马拉雅营收增长了32%;蜻蜓FM在疫情期间的新增用户数、收听时长和收听量,较往年同期均出现大幅增长。“耳朵经济”正加速发展,下一步如何探索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已成为不少音频企业的共识。
新模式、新业态不断被挖掘创新
随着5G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步入万物互联时代,音频的使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也因此不断拓展。家住锡山区首创隽府的市民汪辰最近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智能音箱,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智能音箱通过语音执行人类的命令,可以实现人机在语音上的交互,功能很强大。“通过与家电品牌的合作,智能音箱还能充分融入智能家居中,控制家里大部分家电,比如空调、电视、窗帘等等。”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智能硬件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对于有着全场景优势的“耳朵经济”来说,又是新一轮红利期。当下,不少音频平台已借此东风一同进入大众生活的各个场景,在硬件设备上的集中发力,人与声的“最后一公里”正逐渐被打通。
除了布局智能硬件领域,“耳朵经济”还尝试与实体商业联手。5月初,喜马拉雅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设立朗读亭:一个10平方米的空间,面向公众开放有声读物试听与消费体验。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融合创新,是在线音频消费和实体商业的一次深度互动。“声音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朗读亭通过声音与文化的相结合,打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消费新场景,将为市民提供更多元、便捷的消费新选择。”该人士认为,国内“耳朵经济”还有发展空间,相信随着国内新基建的完善和智能产业的发展,音频市场将进入黄金发展期。伴随“耳朵经济”的蓬勃发展,声音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和更多的表现形式,语音直播、连麦、旁听等围绕声音的新社交形式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未来,随着全场景时代的到来,音频必将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行业健康发展需机制有力支撑
然而,在各大音频平台大量引入音频内容、开设语音直播的同时,版权和内容审核等问题也相伴而生。记者下载了多个音频软件,任意点开一个,发现五花八门的垂直分类让人眼花缭乱。虽然,丰富的内容可以为音频平台引流,但是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也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
当下,如何把关内容,并构筑自己的版权壁垒已成为各大音频平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对此,王育红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倒逼企业重视内容把关,同时重点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音频平台的监管,建立和制定严密的监管机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审核的无遗漏;另一方面,音频平台和广大用户要增强版权意识,严格遵守行业秩序与道德准则,把版权意识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随着国家加大对版权的保护,音频行业整体市场环境正不断改善,也将吸引更多的内容供应商敢于制作付费精品,提升内容品质,从而在产业内形成良性循环,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小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