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警方周刊

全面优化巡防工作机制 完善立体化防控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驾驭街面治安局势的能力,市公安局锡山分局以深化完善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为目标,全面优化巡防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通过巡防工作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0余人,破获案件150余起,街面侵财类案件发案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9.6%。

  建立专业化巡控机制 巡防工作从平面向立体延伸

  在立体化巡逻防控体系建设中,锡山公安建立预警研判机制,推行“一日一研判、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汇总”信息研判模式,每天对警情信息、监控图像进行综合研判,重要敏感时期实行全天候实时研判,切实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和高发案件等信息的收集、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针对性巡防指令,确保警随情动。

  他们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建设完成实战型指挥调度平台,将市区主要路段、重要部位及公交车线路等人员密集场所的6000余个视频监控探头联网纳入该平台,城区主干道及广场绿地、党政机关、学校等重点要害部位,乡镇驻地、重点村居及国、省、县、乡道主要路口等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形成3道视频巡逻防线,建成集车辆卡口轨迹、交通管理、治安监控、可视化指挥“四位一体”的视频监控系统。

  与此同时,还强化点对点调度和可视化处置,实时掌控巡防警力分布与轨迹,精确指导巡防警力投放、巡防重点部位和时段,遇有重大突发警情,第一时间就近调集警力进行处置,提升抓捕成功率和准确率。他们深化视频监控应用,加强视频监控队伍建设,以案件高发区域和重点部位为视频巡控重点,扎实开展24小时网上巡查,提高了动态环境下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在深化警务改革的基础上,锡山公安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区网格化治安巡控区,将原来设置在实有人口较少、治安状况良好的几个治安岗亭调整合并到警情量大、人员密集、治安状况复杂的区域,升级成警务工作站。按照四班三运转、屯警街面、24小时动态接警、动态巡逻的勤务模式,巡防民警立足巡区主干线路,落实“一律在警务站办公、一律在警务站受理群众求助和开展动态巡逻接警、一律在警务站交接班研判警情”的要求常态化查控。

  建立常态化查控机制 密织城市巡控“平安网”

  为确保巡逻防控工作取得实效,锡山公安突出战术应用,切实提升战斗力,他们科学划定汽车站、火车站、锡山人民医院等6个省级重点防范目标,学校、商场、综合体等20余个市级重要防控点位,以点位为中心划定巡逻路线及区域,围绕“点、线、面”,开展常态化街面巡逻和夜间110接处警。

  同时,将常态工作与应急处突有机结合,遇有突发性事件,街面巡逻警力作为第一应急处突力量参与处置,形成了无缝覆盖的巡防布警格局。他们充分发挥便衣巡逻优势,挑选精干力量组建便衣行动队,立足治安实际,通过建立扒窃拎包嫌疑人员数据库,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制作防扒宣传动画等多项措施,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打击街面多发性违法犯罪新方法。

  针对警力不足、安防任务繁重的矛盾,锡山公安紧盯保安、物业等辅警力量,充分调动辅警参与防控。以社区民警为主力军,组织基层社区深入落实群防群治方式方法,整合社区资源做好治安防范工作。以挤压犯罪空间、提升群众安全感为总目标,以信息主导、网格布局、专业巡控、扁平化指挥、规范运作为核心,按照警力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思路构筑起立体防控体系,通过密织城市巡控网络,打造了一张“平安网”,犯罪分子作案空间被最大限度挤压。

  建立社会化联控机制 打造专业型巡防队伍

  拥有一支一流战斗队伍是提升打防效能的根本,为此,锡山公安打造专业型巡防队伍,着力提升全警执法素养。为提升规范执勤水平,他们在巡防勤务标准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巡逻盘查工作规范》《巡逻民警上岗执勤规范》等制度,并对案件、纠纷、求助等8大类110余种常见警情的处置流程进行了归纳分类,组织编发了《常见警情处置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处置工作流程。

  为提升全警实战能力,他们常态化开展实战练兵,重点加强精度射击、近距离速射、移动速射等射击科目训练,每周确保开展一次实弹射击训练,努力练就一招制敌的过硬本领。锡山公安巡特警部门保持常态巡控模式不变,在人员密集、风险度高、警情量大的重点部位固定巡控、补位巡控,每队巡逻人员必配长短枪支等武器警械,有力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

  锡山公安设立了一支100多人的现场处置专业队伍、90多人的城区和环城封锁力量、300多人的预备力量,分别负责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相关侦查工作。同时,各派出所分别组建防暴处突机动队,队员日常在各自岗位工作,并加强警务技能、紧急集合等训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发挥尖兵作用。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