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博物馆、直播卖文创、线上文博课堂……这场疫情,加速了博物馆的转型。然而,博物馆能做的远不止这些,“多变”正成为博物馆界追求的新风尚。时代造就了博物馆的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逛博物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把博物馆当成旅游目的地。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锡城的博物馆也在以多元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新公众。
创新之举 博物馆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陛下,伍子胥要真是忠于吴国,为什么偷偷把儿子送去别国读书?明明就是对我国教育制度不满,对您的统治没有信心啊。这是叛国。”……阖闾城遗址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图说阖闾》的系列动漫视频,融入现代元素,形象生动,用幽默的漫画方式来解读,厚重的历史也轻松易懂了。通过微信公众号,阖闾城遗址博物馆除了介绍馆藏文物,连续制作推出动漫视频,还以典籍为依托,发布《吴越群英》系列小故事,逐一讲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为公众打开了通往“吴国都城”的另一扇门。
4月,借着央视四套《国宝·发现》之《吴越春秋》的热播,鸿山遗址博物馆好好“露”了一次脸。趁热打铁,彼时,该馆虽未恢复开馆,但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在线同享赏文物”系列科普推文,以视频、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公众详述出土文物。第一个出场的就是“镇馆之宝”玉飞凤。一分钟的短片中,在高清镜头下,为观众详细解读了玉飞凤制作的精湛技艺和它蕴含的历史文化。网友“钱多多”直呼,“第一次看得这么清楚,长知识!”当下,对于博物馆而言,利用多媒体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是必须的。
“人家直播卖货,我们直播讲课吧。”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无锡博物院推出了直播讲文物,由锡博“金牌”讲解员全方位“解码”馆藏文物。小姐姐们一出场就好评如潮,令人耳目一新。“居然全程听完了倪云林《苔痕树影图》的讲解而没有走神,35分钟啊!”锡博的直播简洁明了,网友评价不虚此“行”。直播不算什么,锡博还玩“走秀”。去年的第九届无锡文博会上,锡博打造的“寄畅吴山越水间”文博创意秀成为让传统走进现代的经典案例。T台上,以茶道和古典舞融合展现锡博文物和文创,层次丰富,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一时间,“高冷范儿”的博物馆变得“可盐可甜”。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突出“平等”“多元”,重在彰显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要为不同身世和背景的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体验。作为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被信赖的机构,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议题,以此展示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提出了更高要求。无锡博物院党总支书记肖炜透露,院方也将不断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讲好故事,服务好不同受众。
文旅融合 让博物馆成为旅游目的地
文旅融合时代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受众群体,即不仅仅包括经常来参观的市民,更多的可能是从未来过或对这座博物馆知之甚少的游客。“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的旅游方式。但如何引导全民审美,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有针对性、高品质的博物馆服务,使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博物馆里有所收获,让博物馆成为旅游目的地,对于博物馆从业者而言是个难题。锡城的博物馆也在进行着文旅融合的有益尝试。
作为无锡标志性的人文景点,无锡博物院年接待观众70余万人次,怎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生产出丰富的旅游产品考验着院方。还记得去年4月刷屏无锡人朋友圈的“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开幕式暨无锡博物院“风雅之夜”吗?人们第一次晚间相约锡博赏兰、品茗、赴琴会,通过直播,线上线下“夜话兰事”。“博物馆对观众不仅应具备吸引力,而且要让他们的体验感好、获得感强。”肖炜表示,追求夜间文化休闲体验和消费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需要博物馆探索尝试开放夜场,让博物馆在夜间“亮”起来,“靓”起来。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和鸿山遗址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青少年研学、游学的热门选择。近年来,鸿山遗址博物馆推出的模拟考古、吴地民俗体验、遗址亲子踏访等社教活动很受欢迎。大型博物馆或许不愁参观量,但专业、小型的博物馆却存在少人问津的情况,其更应挖掘自身价值,突出核心特色,找到与观众的连接点。艺术电影爱好者西西最爱“打卡”的地方是中国丝业博物馆,因为这里经常放映艺术电影。5月7日,该馆终于恢复开馆,这让西西等拥趸者开心不已。古运河景区相关人员表示,电影元素在中国丝业博物馆的常态化呈现,成为该馆的一大特色,很吸引游客。
然而,无锡文博资源虽然丰富,却如同散沙分布各地,在旅游线路的开发上亟需“一盘棋”的规划,实现从单一的文物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从展陈思路到旅游线路,从有限展厅到市场经营,需要行业各方人士凝聚共识、通力合作,才能真正深化文旅融合,为游客提供更精良的文化旅游产品,把游客引进博物馆。”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表示。
(张月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