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闻

特殊手稿 见证江阴港口变迁

  本报讯 传统木船怎么制造?这样的老手艺已渐渐后继无人。最近,江阴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查茂祥来到该市博物馆,捐出了一份特殊的手稿——《江阴传统木帆船造船工艺》,这份手稿不仅可以将传统木船的造船工艺永久保留,也能成为江阴港口变迁的又一个见证。

  查茂祥(图左)是江阴黄山港人,祖父自光绪十五年开始造船,几代人都是造船手艺人。民国十四年,查茂祥的父亲查万和开办了一家造船企业。到抗战前夕,查氏企业已颇具规模,成为江阴当时3家同行中的佼佼者。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查茂祥打小就开始学造船,深得父亲真传的他造船技艺精湛。公私合营后,查茂祥进入当时的江阴县黄田港运输合作社工作,从造小木船转为造大轮船,靠着木帆船的造船经验,驳船制造对他来说也是得心应手。

  退休以后,一辈子都在和船打交道的查茂祥,一直都有再造一艘木帆船的心愿,但一直没能实现。去年11月,在女儿的鼓励下,他决定以手稿的形式把造船工艺保存下来。从记录家族历史传承,到阐述制船技艺,再到绘制图稿,查茂祥一边回忆、一边撰写,最终在近日完成了手稿。“不想让祖辈造船的手艺被历史湮没,让更多人了解江阴港的历史。”查茂祥说。

  (唐芸芸 文、吴婉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