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民法典草案回应百姓关切

  5月22日,作为今年全国两会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将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抛物坠物、性骚扰、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草案均进行了直接回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草案还体现了对疫情防控有针对性的考量。

  保护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的“被监护人”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草案作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最新修改:草案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草案在征用组织、个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事由中,增加了“疫情防控”。

  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

  草案物权编的一大亮点,是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明确居住权原则上无偿设立,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的生活居住需要。

  此外,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怎么办、小区业主维权难、公共维修资金常年“沉睡”等社会热点,草案均有明确规定: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

  针对近年来合同领域的新问题,草案在合同编中作出一系列规定,亮点如下:针对物业服务领域的突出问题,草案增加规定物业服务合同。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及百姓网购习惯养成的需要,草案完善了电子合同订立规则。针对近年来各界反映强烈的高利贷问题,草案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于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的商家“霸王条款”,草案完善了格式条款制度。

  关注性骚扰与基因科研

  回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草案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谓浓墨重彩。明确隐私的定义,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草案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此外,为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草案明确了从事此类活动应遵守的规则,避免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

  设立离婚冷静期,明确夫妻共同债务

  草案中备受关注的婚姻家庭编,着眼于促进家庭和谐,解决当前百姓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

  为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草案规定了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明明是无过错方,离婚后却“人财两空”;离婚后发现莫名其妙“被欠债”……草案对此类现象说“不”,体现出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鲜明价值导向。

  扩大扶养人范围,增加新遗嘱形式

  草案在继承编中对现行继承法的多处修改,有利于遗产得到妥善保管和顺利分割,促进家庭和睦。

  草案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成为扶养人。与时俱进,遗嘱的形式和效力更加灵活多样。草案增加了打印、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增加规定对继承人的宽恕制度,删除了现行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

  防止“自助行为”被滥用

  针对高空抛物坠物,草案多管齐下: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为更好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草案还对“自助行为”制度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草案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草案同时明确,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