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垃圾分类的“好”要让更多人看到

  □ 彭爱珍

  日前,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攻坚启动仪式在锡山区举行。垃圾分类主管部门介绍,今年宣传工作将更加注重载体宣传和入户宣传,并在全市选择超过200个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收集。

  说到垃圾分类,很多人总觉得“麻烦”。一来是认为垃圾分类麻烦。因为搞清每件垃圾属于哪一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二来是认为每天倒垃圾时麻烦。以前是想什么时候倒垃圾就什么时候倒垃圾,现在不仅不能在楼下的垃圾房随时倒垃圾,而且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跑到小区的专门垃圾回收点。来来去去,着实要花不少时间。

  但是,垃圾分类的“好”,有多少人看到呢?

  “垃圾分类,有助于垃圾减量”,有人觉得不理解。在他们看来,“垃圾,还是那么多垃圾”,垃圾分类后,垃圾怎么会减少呢。其实不然。有位朋友是一名家庭主妇,她的经历就很能给人以启发。

  垃圾分类前,这位朋友家每天扔到垃圾房的是“一包垃圾”。至于这一包垃圾有多少,心里真没数,反正“一扔就完事了”。垃圾分类后,她们家多了好几个垃圾桶:厨余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比如说厨余垃圾,垃圾分类后,每天的厨余垃圾心里基本就有数了:半桶左右。如果有一天,厨余垃圾特别多,朋友就会反思饭菜是不是做多了,或者不合口味,第二天做饭菜时,就会总量控制。而在垃圾分类前的“一包垃圾一起扔掉”状态中,是不会有这样想法的。所以,现在除了家里来客人,朋友家平常的厨余垃圾总量都是能控制的。

  垃圾分类怎么样吸引人们参与也很重要。最近,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街道启动种子接力,居民们领取易种植易成活的花种带回家,并利用厨余垃圾制成肥料培育花种。显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这种方式很新颖。一般情况下,居民把日常垃圾进行分类就算完成任务了。但社区把厨余垃圾做成的肥料分给居民,并给他们提供一些种植的花种,既美化了居民家居生活的环境,也让居民看到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且进行垃圾分类的这个过程,居民也很享受,认真仔细进行垃圾分类,让大家有一种满满的收获感。

  据报道,在一些地方,通过蚯蚓养殖,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不落地。秸秆和厨余垃圾一起,成了蚯蚓的饲料。农业专家说,这种饲料对于蚯蚓来说更加“可口”,营养价值也高。如此,大量的厨余垃圾不仅不是“废物”,反而成了发展蚯蚓养殖产业的优质资源。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尚未利用的资源,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成了优质饲料,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不仅让农民主动分类的积极性更高,还能创造价值,是垃圾分类产业化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垃圾分类的“好”,不妨让市民多一些自我总结,与更多的人分享垃圾分类的经验。有了市民内在的“动力”和外部的“引导力”,垃圾分类的合力就会越来越大,让垃圾分类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作者系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