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保健周刊

师生巧相逢

  □苏洪祥

  案头放着2020年6月5日的《无锡日报》和《江南晚报》。

  《无锡日报》保健版右侧,刊载了我的《宅家小记》,版面中间为“书法作品”展示,其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行草书法作品的作者邵源,是我在锡北中学的61届学生,可谓是“开门弟子”。他原擅长写杂文,出过《垦野集》《鸡鸣集》《灯火集》等文集。我几次请他到班上作“写作讲座”。如今他是江苏省作协会员、杂文学会理事。改练书法,是近几年的事。他悟性甚高,其字刚柔并济,飘洒俊逸,在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中获奖20余次。在《江南保健报》上,他书法与我的文章,已多次出现在同一版面上。此次称奇的是:那天《江南晚报》二泉月栏目上,恰巧有梅锦明的散文《麦子熟了》。师生三人作品,竟然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主要报刊上,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巧事。

  梅锦明,是我在东湖塘中学的75届学生。他没有上过大学,但同样成了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理事。他的《感动初春》散文集,近20万字初稿,我冒着酷暑,花了个把月午休后时光,帮他一一校对,后经凤凰出版社出版。我的《今生有幸》一书,附录了他的文稿《有幸甜如蜜》,该文记录了他和爱人,来我家做客的经过。

  邵源和梅锦明,人称“东湖塘两支笔”。虽名义上都出自我的门下,但是,他们的成就,已走在我的前面。这是他们长期学习、践行的结果。

  1959年秋,我在锡北中学教初二两个班语文,我教了邵源两年。后来,他与我多次讲起,有两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我上课总是充满激情,结合课文,谈古论今,很少有学生开小差;二是,看到我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春雷》,大为惊奇,觉得“有一个出过书的老师来教语文,很是自豪”。

  梅锦明对我的印象则是:我上课不喜欢老待在讲台上,喜欢在座位中间走动。批作文时,见到有好的句子、段落,就在下面加红圈。他的作文本上就常留有一个个红圈圈。有几篇作文,还在课堂上讲评,这激发了他写作兴趣。

  “青出于蓝胜于蓝”,道出了师道“传承和超越”。邵源和梅锦明就是实证。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学生心田上,散播爱好的种子,再给他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悲天悯人的心灵,自然会把他们引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