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文翔
无锡最近展开的城市环境提升行动,让不少人行道上的隔离柱提前“退休”,不但美化了环境,市民出行的心情也因此舒畅了很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部分学校门口的马路上,陆陆续续安装上了崭新的蓝白隔离护栏,虽然相关部门的初衷是好的,但也增加了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难度。
不可否认,在上下学高峰期,部分家长抢车位、乱停车的不文明行为确实会影响交通秩序,阻碍出行效率。安装隔离护栏原本的目的也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维护交通秩序,但实际效果让人存疑。在安装了隔离护栏后,原本狭窄的道路变得更窄了,使得部分开慢车的司机出行更加缓慢谨慎,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过效率;而那些开快车的司机则极易发生与隔离护栏或迎面车辆的摩擦,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如此一来,交通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还有点适得其反。而原先的抢车位、乱停车的行为也并没有消失,只是从校门口转战至了附近相邻道路。
如果说拆除隔离柱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是从原先的便于管理为主转变为现在的方便行人为主,那么在校门口安装隔离护栏的做法则依旧是停留在以便于管理为主的层面,并没有向行人和家长倾斜。这种做法本质上并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转移问题。
其实,解决学生接送难的问题也并非没有对策可循。首先,在上下学高峰期实行单向行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对于道路较窄的路段,实行高峰期单向行驶不仅可以解决临时停车难的问题,还可以畅通车辆行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引导工作,让更多家长知晓行驶路线;另一方面,则要依靠智能监控,对于停车时间较长以及高峰期逆向行驶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惩处。
其次,鼓励学校安排校车接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比于家长每天往返于家庭、学校和公司之间,校车接送不仅能够节省交通成本,还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只要能够做到对第三方公司资质的严格审核,选择好优质的服务公司和司机,就可以避免家长担心的安全问题,解放家长的同时,还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时间。
“非必须不设置”的原则不仅仅适用于隔离柱,同样也应该适用于隔离护栏。“非必须”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治理理念,而“不设置”则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