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中招特刊

​因为懂得学生 所以与众不同

细数无锡市一中不一样的精彩

  ▲校“华语辩论社”获“亚洲杯”中学华语辩论锦标赛殿军

  ▲校舞蹈队获大市金奖

  ▲创客教育屡获佳绩

  ▼女足获2019年无锡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赛季军

  无锡市第一中学,对于无锡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少人会好奇:在市一中上学是一种什么体验?“知乎”上有100多条回答,有校友答道:“这是一所值得记忆一生的学校。我写下答案想把回忆里快乐和温暖分享给大家。”也有人说在这里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认为母校教给了他们最关键的能力:最大化分配时间,兼顾学习和兴趣发展。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气质相仿的同学,同心合意的老师。他们坚信每个一中人都会努力发光,照亮未来。

  校园内外皆是融合育人课堂

  市一中的教学有着诸多与众不同之处。

  这里的不一样,源于学校的探索和创新。2019年,无锡市一中“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在全省众多申报项目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项目。该课程基地将政治、语文、地理、历史四个人文类学科资源贯通融合,形成校本课程。市一中陈校长介绍:“学校充分利用好特有的人文教育资源,让学生重新认识家乡,爱国先爱家乡,从对具体的山水风物的感知,深入到对凝结其中的江南文化的自觉,升华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坚定文化自信。”为此,学校把课堂搬到了惠山古镇、小娄巷、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地,让学生实地感受“江南盛地”无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中校园内的课堂也不一样。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老师同上一堂课,三位老师分别从各自的学科知识切入,聚焦“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收获一种思维方式。还有数学的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深度融合,STEM课程的跨界课堂等,学科融合、跨界学习已经成为市一中教学的常态,融合育人理念不断被实践着。

  科技手段则给育人增添了更多可能。特别是,因疫情学生返校推迟时,作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一中为学生架起了“空中课堂”,量身定制三个年级的线上学习方案,构建涵盖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STEM课程、心理健康等体现“五育并举”的一中抗疫居家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师生共同打造“云上红楼”智慧教学平台。

  学校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正在融合中激发新火花。依托六大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实施融合育人,构建从单学科到多学科育人,跨学科育人乃至超学科育人的综合学习育人体系,真正做到了校园处处皆育人,培养能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校园管理读懂学生个性化需求

  高中三年最大的收获什么?不少一中学子感慨最多的是:母校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援鄂英雄、2000届校友王洵就曾表示,在武汉与未知病毒较量时,正是一中教给她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她在不断学习中总结经验,让她拥有了战胜病毒的自信和底气。现就读于南京大学的毕业生严玖玖说:“高中三年,最大的收获不是那一张短短的成绩条,而是根植于百年一中的自主学习意识。”即将进入高中都是“05后”,他们希望独立自主,但有时对未来又迷茫不知所措。市一中了解他们,教学管理与时俱进、宽严相济,给他们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一中培养的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的管理踩准他们的需求和成长节拍,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如“毕业云广播”的档期、艺术节的安排、大型公益演出的实施等都会拿到学校办公会上讨论,遇到时间冲突,校方会尽可能调整工作安排。与此同时,学校加强日常管理,引导他们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学习,对提出自习需要的学生,学校都会给足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从容自主学习。

  学校的个性化管理,还体现在针对学生需求开展分层教学、模块教学、走班教学中。“3+1+2”模式让高考选科从“套餐”变为“自助餐”,传统行政班被打破并探路“走班制”教学。在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学校细致周密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推行导师制、学分制、合作制,确保教学秩序和效果。市一中规范开足开齐12种选科组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志向、学习优势和职业倾向自主、理性确定选考科目。

  宝藏老师实践跨界教学

  一中的老师别有风格,他们热爱学生,求进不辍,懂得和理解学生,做到严慈相济,亦师亦友。

  有着35年教龄、22年党龄的顾军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她用每一堂课的坚守,践行“热爱这行”的诺言。顾老师常说:“做老师是幸福的。我们老师不可能像乔布斯那样改变整个世界,但是我们至少能用乔布斯的创新精神改变我们的课堂、影响我们的学生。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成就了我!”

  语文老师刘臻上课时常常旁征博引,古典诗词、文章歌赋信手拈来。刘老师还有一个绝活:画画。结合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梳理知识要点,在板书中寥寥几笔画出一幅漫画。满腹经纶、过目不忘、笔耕不辍、诗意人生、画功了得……只要提起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直呼“喜欢”,毫不掩饰对他的“仰慕之情”。

  在校党委书记朱晴怡的带领下,无锡一中正在打造“融合育人:求进教师团队”,以“融合育人”为抓手开展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求进、融合”的团队文化深入人心。老师们不断探索自我、超越自我,练就一身跨学科教学的硬本领,受到学生的喜爱。

  市一中的老师是挖也挖不完的宝藏。坚守初心的顾军、跨界的刘臻,还有每个各具特色的一中老师用自己的专注、学识与涵养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学会思考,辨别真善美,指引他们迈向人生的坦途。

  学生社团遇见更好的自己

  过不一样的高中校园生活,怎能少了社团活动?市一中里有科技、体育、公益、人文和艺术5大板块共54个学生社团,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所有社团均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在市一中,中学生一直都在做大学生做的事。前段时间,《何二流,请你退学》《书者峥嵘》等微电影作品火遍了校园内外,导演陈轼钰同学也成了校园红人。他一进校便加入了“IPA信息技术协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利用假期拍摄微电影。最近崛起的“iMakeit机器人社”魅力不可阻挡。科技迷们常常聚在一起研究人工智能、传感器、机器人,社团成了科技特长生成长、成才的沃土。还有获得过无锡市十佳社团称号的“华语辩论社”,去年暑假作为苏锡常地区唯一受邀参加“亚洲杯”中学华语辩论锦标赛的队伍,喜获佳绩。艺术社团同样大放异彩。“New Age管弦乐社”联合校内的“南风民乐社”和“Key声乐社”连续9年举办“大爱公益音乐会”,以爱为名,以书籍换门票,为山区学校募集图书近万册,传播公益薪火,诠释一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参加社团的学生最珍惜、最感恩的是,学校的老师“懂”他们,不仅给了他们最充分的物质支持,更让他们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校团委书记张建华说:“学校正把学生社团活动体验与人生规划相结合,让学生找到真实的自己,拓展学生的个性。”(陈春贤、见习记者 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