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防汛形势严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太湖及淮河流域防汛形势较为紧张,防汛抗洪工作压力较大。目前,上述地区防汛现状如何?防汛难点在哪?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18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 长江上游洪水基本可控
受近期强降水影响,17日10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达到50000立方米/秒,“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对长江中下游会造成什么影响?
张家团分析说,从上游来看,截至18日12时,三峡入库流量维持在61000立方米/秒,库水位达160.78米,基本达到洪峰流量。当前三峡水库自身防洪库容还有125亿立方米,如果继续来大的洪水,通过三峡和上游40多座大型水库群的联合调度,科学拦洪错峰,上游洪水基本可控。
其次,从中下游来看,受近日上游和区间来水影响,18日上午长江汉口以上干流和洞庭湖水位在缓涨;中间九江江段以下,以及鄱阳湖水位在缓慢下降;下游安徽段水位在缓涨。
目前,长江中下游五省累计发生各类险情2500多处,其中长江干堤险情108处,均得到有效处置,无重大险情发生。
“这段时间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的汛情和险情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张家团说。
张家团表示,目前看,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防洪的主要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水位已经超警半个月左右,堤防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容易出现滑坡、塌陷、管涌等险情,估计中下游高水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二是长时间巡堤防守和应急处置,加上在高温或暴雨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巡查抢险人员人困马乏,容易出现麻痹和厌战心理。
■ 太湖流域防汛形势较为严峻
6月中旬以来,受持续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6月28日达到警戒水位,7月17日达到保证水位,目前超保0.05米左右。据预测,近期太湖流域降水会趋缓。张家团分析说,当前,太湖及周边的防洪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克服长时间高水位防守的压力。目前,太湖及周边水位已超警20多天,虽然到现在太湖大堤及周边还没有发生大的险情和灾情,但堤防长时间浸泡,也很容易出险。
二是如何加大湖区及周边河网排水力度。由于这一带河网地势比较平缓,内外河水位差小,加上受长江洪水顶托,排水很慢,未来太湖及河网地区较长时间内还会处于超警状态。
受连续降雨影响,这两天淮河也出现了明显涨水过程。上游干流王家坝水文站17日晚达到警戒水位,淮河发生今年1号洪水。18日上午,王家坝水文站已超警0.31米。据预报,未来3天,淮河流域部分地区仍将有大到暴雨。
■ 今年长江防汛为何紧张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陈桂亚说,今年长江防汛紧张主要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降水多导致的。今年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750毫米,较常年偏多近两成。特别是进入主汛期以来,长江流域共发生9次明显降雨过程,基本无间歇,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四成,长江中下游较常年偏多六成,排名1961年以来第1位。
陈桂亚说,有了三峡工程并不意味着长江中下游防汛就可以高枕无忧。三峡工程本身有明确的防洪任务,主要是为了将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堤防本身的10到20年一遇提升到100年一遇,提高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能力,减少分蓄洪量。三峡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并不是无限大,其本身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而汛期长江上游来水多年平均有3000亿立方米,拦蓄洪水的同时,需要择机下泄腾库。七八月份,三峡水库要留出充足的防洪库容来应对上游可能发生的更大洪水。
初步预计此轮洪水缓退后,三峡水库又会迎来新一轮来水。据介绍,长江委已下发调令将三峡水库的下泄流量由3.3万立方米/秒提升到3.7万立方米/秒,控制库水位上涨幅度,以迎战上游可能发生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汉口以上江段、洞庭湖出口附近水位已经开始波动转涨。此外,据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测分析,7月下旬,长江上游、中下游干流附近降雨仍将偏多。(据新华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