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警方周刊

警惕以招生名义 实施诈骗犯罪

  随着高考、中考结束,以招生名义实施诈骗犯罪进入高发期。对此,各级公安机关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打防管控措施,重点突出防范宣传,着力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犯罪活动。

  典型案例:

  6月30日,苏州市民周某称其收到短信,其子被昆山国际学校录取,需提前交付学费2.8万元,便通过短信链接缴费,后经与校方联系,发现被骗。

  7月13日,无锡市民许某称其收到信息称有某大学的内部招生指标,需要支付“赞助费”3万元,许先生转账后无法联系上对方发现被骗。

  7月15日,苏州市民郑某称有人在其单位以学校名义招生,当场收取报名费2万元,后与学校核实发现被骗。

  7月19日,南京市民沈某称其接到学校来电有计划外招生,需要交费5万元,其转账后向学校核实发现被骗。

  作案手段:

  不法分子多为团伙作案,了解招生信息,内部分工明确,利用正规院校自主招生和统考招生的时间段,大肆进行招生虚假宣传,主要从“找关系进好学校”、交报名费、学费等方式骗取家长的钱财。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长需要了解、咨询有关招生录取工作的政策性问题可以查询市教育考试院及各高校招生办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不要轻信网上发布的不正规广告。

  不要轻信所谓的“高校招办人员”或者“独立学院工作人员”,更不要相信所谓“有特殊关系的人”假借“内部指标”“补录指标”“华侨生”等虚假信息,防止掉入骗财陷阱。

  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榜单数据统计时间为2020年7月21日至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