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信用修复释放善意和正能量

  上了“黑名单”不能参加招投标、信用卡逾期影响买房申请贷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用的应用场景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处失信,处处难行”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用的威力。

  因逾期没有改正违法行为被记了信用分,一家外地企业近期主动派员来锡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的新闻近日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这是《无锡市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今年实施以来,市区首例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行为记分修复案例。一些市场主体和个人是因非主观、非恶意产生了失信行为,如果他们自身有纠正失信行为、降低不良社会影响、改善自身形象的强烈愿望,社会应该给其一个自我纠错的机会。诚信社会建设意在激励守信,在推行信用惩戒制度之余辅之以信用修复机制作为补充,不是为失信行为“开绿灯”,而是为失信者提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彰显出权力机关的文明善意执法,释放出包容性和正能量。在信用修复过程中,失信者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这会促使他们以后努力维持、积极提升并珍惜自身信用状况,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和个人的守信意愿。

  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信用修复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能减轻失信惩戒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失信者合法权益,有利于优化监管环境。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信用修复的期限、范围、途径做出了明确要求,意在让更多市场主体和个人享有信用获得感。对无锡很多市场主体来说,信用修复还不像信用惩戒一样广为人知,一些企业因一时一处的失信给日常经营带来了被动,相关部门不妨主动作为,借鉴国内先行城市好的做法,加快研究出台不同领域的失信行为管理办法,为企业在纳税、信贷、招投标等环节扫清障碍,减轻失信惩戒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恢复和提升企业的信用资本价值。(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