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的消息落地已有多日,这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持续拉升,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接连爆发。记者注意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为各机构提供了“喘息”空间,有利于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的平稳转型推进,也为投资者投资心态和投资理念的调整提供了更长的适应期。
很多人会问,资产管理新规延期一年,涉及百万亿资金,对金融理财机构的影响当然大,但是和老百姓的投资理财关系大吗?业内人士回答:资产管理新规虽然名义上与金融理财机构相关,但是与老百姓的投资理财关系当然大,而且非常大!
资管新规是什么?为何要延长过渡期?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主要内容包括:打破刚兑、净值管理、提高投资者门槛、严格控制嵌套、统一杠杆比例以及规范资金池业务等六个方面。按照原定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大限为2020年底。那么,为何央行要延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
央行表示,适当延长过渡期,能够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的冲击,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也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宽松环境。市场机构普遍反映,目前资产端面临资产收益率下降、存量非标及权益类资产处置困难、投资者接受程度仍待提高等问题,过渡期延长给金融机构更多时间提高发行新产品承接老资产的能力。
随着新规的临近,银行纷纷开始转变传统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346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4.59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13.24万亿元,净值型产品余额整体占比已由新规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目前的53.82%。2019年三季度至2020年二季度,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的总量从4920只增长至6619只,整体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主题明显增多。银行纷纷创设了贴近投资者生活场景的主题产品,如抗疫专项产品、绿色环保产品和养老基金产品等,以满足客户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深度发问,未来保本理财还会有吗?
记者走访了位于经开区金融街内的数家银行,虽然天气炎热,但仍有不少市民走进银行,其中咨询投资理财的不在少数。市民张老伯告诉记者,他每月退休金有4000余元,已经两年多没取出来,这次准备一并购买理财产品,所以多走几家银行对比一下。“对于我们老同志来说,保本还是最重要的”,张老伯如是说。当理财经理告诉他现在银行更多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时候,张老伯表示会再去别家银行问问看有没有保本产品。
过去,投资者买银行理财,总是闭着眼睛就能拿到预期收益,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购买的产品投资了什么,市场价是什么,因为到最后,无论实际投资情况如何,银行总是会给付投资人本金,以及隐形承诺的收益。但是,这种方式对金融行业来说是不健康的,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对投资者来说,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即投资能力与投资风险是不匹配的。因此,打破刚兑,是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
海通证券研究所分析,“延期1年”+“一行一策”解决过渡期阶段遗留问题的方案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预计今年下半年,无论是理财子公司的管理规模或大型银行的净值化转型进度,都会有加速的过程。
调整心态,投资者要积极拥抱变化
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意味着明年年底之前还可以发行老产品募集资金,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普通投资者还将在市面上看到不少预期收益型产品(刚兑产品),但国联证券投资分析员李瑶莹认为,对于存量非标产品,投资者仍可继续进行购买,但应对后续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有所预期,投资心态应做出相应调整。“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打破刚兑只是时间问题,过渡期延长不涉及资管新规相关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放缓节奏并不代表监管层面不会进一步施加压力。”
数据显示,2019年末,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余额增幅70%左右;净值型产品募集增幅70%左右。这些数据都表明,银行发行净值型产品的力度不断加大,未来非保本浮动收益的净值化产品肯定是银行理财最主要的产品形态。
既然市场打破刚兑是板上钉钉的事,那么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要积极迎合市场变化,抛弃对于保本保息理财产品的幻想,逐步敞开怀抱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
一方面,净值型产品对银行的理财管理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要从心理上做好本金可能受到损失的准备,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认知,拥抱变化,适应变化,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朱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