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殷琴仙是马山和平牛塘村人,退休多年,在带大外孙女后,她有了更多的时间跳舞、旅游,每天都很享受。
2017年下半年,老伴鲍建林突然提出要把家里的房子改造一下,开民宿。一开始,殷琴仙和女儿鲍春香都“反对”:家里不愁吃、不愁穿,开了民宿,天天伺候人吃喝,操这个心干嘛?
“反对”归反对,但“闰宇山居”还是很快就开出来了。
“两年多下来,不仅赚到了钱,还收获了很多快乐。”近日,记者见到殷琴仙时,她正在和住店的上海客人一起唱歌。殷琴仙自称“大堂经理”,她说,有了民宿,有了很多的朋友,享受到了更多精神上的“小康”。
63岁的殷琴仙和64岁的鲍建林是和平人,1981年两人结婚时,唯一的房子就是位于牛塘37号的三间瓦房。
婚后,夫妻俩一个在供销社上班,一个在乡办厂上班,下班后还要下地,日子过得简单而平凡,几亩田地主要种水稻和麦子。
田地在殷琴仙退休前被政府征收,但有着50多棵杨梅的果林还在。
变化的还有家里的房子,从三间瓦房,到两层小楼,再到现在的前后两栋高大别墅,殷琴仙家的房子越住越大,越建越高。
正因为房子多,改造成民宿10间客房后,每年都会有来自周边的客人住到这里,30%的客人都是回头客。而且很多时候,客人都是10个房间一起包下。
在和平村,“闰宇山居”生意好,是出了名的。
问及原因,殷琴仙解释:“让客人吃好,住好,就可以了。”据悉,民宿平时主要由殷琴仙和老伴负责,一个接待,一个厨房。忙的时候,女儿女婿也会来帮忙。餐饮菜单从来不固定,都在自己和老伴的脑海里,客人住几天,能让客人顿顿不重样。
客人多了,还带动了自家的杨梅、茶叶以及杨梅酒的销售。
据悉,“闰宇山居”民宿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但让殷琴仙更快乐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结交了很多朋友,很多客人都亲切称呼她“老姐姐”。
其实不仅仅是“闰宇山居”,远离城市喧嚣,这两年去马山和平、古竹、万丰等社区找间民宿享受宁静,成了越来越多周边城市人的周末首选。
从偏远乡村变为民宿名村,马山乡村在迈向小康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十多年以前,外面没有多少人知道“和平”或古竹,当时村子环境一般,房屋也老。2012年开始,马山以创建“最美山村”为契机,全面整治乡村环境。2015年,有了环境面貌提升的底气,社区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不少村民开始把自家房子进行改造,发展民宿。
如今,马山拥有民宿160家,房间两千间,总投资超2亿元。
数量增长的同时,民宿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初在民房基础上的简单装修,到邀请专业公司带来风格各异的设计,民宿的用心得到了市场的良好反馈,仅和平全村民宿年收入达到600多万元,每户农副产品年均增收3000元,带动相关就业100多人。(邵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