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山
天气转凉,许多市民首选的短途旅游之地,便是遍布城郊的自然乡村。那些绿树婆娑、溪河蜿蜒、空气清新、果实飘香的村庄,常让游客流连忘返。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焕然一新的古老乡村,不仅拥有独特韵致和迷人魅力,而且充满盎然生机和无穷活力。
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出现了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乡村游红红火火等令人欣慰的新景象。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似已“变味”——出现一味地模仿城市,把古朴的青石小路改成柏油大道,把碧草如茵的绿地建成休闲广场,一排排新建的农民住宅让人难见古朴的乡村气息……这种千篇一律的“城镇化面孔”,不仅使乡村建设丧失个性和特色,而且还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平衡”。
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打造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我市去年评选出的3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由于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建设导向,因而“生态环境优美”就成为其最主要的特质之一。
美丽乡村建设应规划先行。不仅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考虑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而且还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时,要按不同特色为农民规划设计个性户型住宅,既要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毫无章法的乱建,又要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对于人、禽畜所产生的垃圾和庄稼秸秆等,可通过“绿色转换”“能源再生利用”等手段进行科学处理,变成宝贵的有机肥料和能源材料。
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如何让其深得民心、见到实效,关键在于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对路。纵观江阴市南闸街道观西村、宜兴市新庄街道核心村等示范村的做法和经验,不外乎注重做到三点:首先,善于因势利导,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导向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并进的新模式,因而在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其次,善于因地制宜,突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逐步推进的建设模式。当地政府部门和村“两委”注重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解决好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引导农民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建成特色鲜明的“富美村庄”。再次,善于审时度势,按照保留原有风貌、实现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特色民宿、休闲胜地和健康氧吧,彰显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乡村特色。
美丽乡村当“引擎”,乡村振兴就有“钱景”。相信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充分尊重美丽乡村建设特点和规律,无锡广袤大地上的美丽乡村将会越来越多,并愈加璀璨夺目。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