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主动下访听民声,真情实意解民忧。今起本报推出“百姓事 我来帮”专栏,为全市打响“接访变下访”服务品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同时,围绕群众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畅通反映渠道,开展全媒体志愿服务,架起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改作风重担当,推动市民急难愁盼事的顺利解决。
9月3日上午,家住惠山区玉祁街道玉西社区齐家社自然村西南巷379号的陆志民走出家门,来到距沪蓉高速公路玉祁段不足50米的殷金峰家,喊他一起去看正在施工的隔音墙工地。一路不少村民跟来了,听施工人员说工程将于11月份完工,纷纷点赞说:“百姓想办的事情,政府迅速办好了,真好!”去年底由陆志民执笔的一封上访信,在时任无锡市市长黄钦的直接接办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人员多次“下访”联动办理,最终得以迅速落实。而这次百姓上访求助的“满意故事”,也引发了惠山区接访工作的一次变革。
齐家社自然村西南巷村组位于沪蓉高速公路之北,200余户民居距公路仅隔一条3米左右宽的道路和五六十米宽的树林,林木稀疏,挡不了路上噪声污染。东边的张巷自然村一段在2005年公路扩建时加装了隔音屏,但到了齐家社西南巷的树林这一段就“断”了。玉西社区副主任魏益平说,“过路的车辆一年比一年多,夜间噪音扰民不轻。”去年3月,村里投入400多万元,用于治水和村容村貌整治,齐家社面貌变了样,村民们对高速噪声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陆志民4年多前从上海长宁区的企业退休后回来,住在自家的留根房里,喜欢走动的他听到了村民们的“牢骚”,就执笔给市信访局写了上访信,并附了200多户居民的集体签名。“去年11月底把信寄去了,当时只是希望引起市里的关注,没想到事情能得到这么快的处置。”陆志民说。
没过几天,街道、村委就带来了市信访局的通知,请陆志民参加12月2日的座谈会。“心里有点打鼓,不知道这次信访会有什么结果。”当天他喊上年近八旬的老党员殷金峰一同前往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让他吃惊的是,坐在他对面跟他座谈的是市长,还有时任惠山区区长吴建元,以及信访、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市长就是专门为我们这次信访安排的专题会议,这让我们深深感动。”陆志民说,会议上,黄钦详细倾听了他们的诉求,马上批示“请惠山区环保局马上做好噪声监测工作,请市交通局做好对上沟通工作,主动落实解决方案”。
下转第3版>>>
一封上访信引发“下访”变革
上接第1版>>>
一纸批示,迅速落地。“村民再没有上访,市里、区里一次又一次地派人下到村里来,实地查核,快速调处。”从2天后开始,魏益平就隔三差五接到有人来现场查看的通知,他就去找陆志民,让他和村民们了解事情的进展。当月4日,惠山区环境监测站专业人员带着设备来到齐家社,连续两天进行昼间、夜间的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明确是超标。随后,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交通运输等部门人员多次踏勘现场,“到12月下旬明确答复工程立项,这速度真是快得令人惊讶。”玉祁信访办负责人周泉源说。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影响,项目实施计划推迟。3月份,惠山区政府迅速决策,由区政府、玉祁街道出资百万元,建设一段长120米、高7米的隔音墙,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工程计划上报市政府时,已任市委书记的黄钦还特意过问了此事。”惠山区信访局办公室主任胡达新说。经过招标等法定程序,在移栽部分树木后,工程于5月快马加鞭启动了。
办理这一信访的全过程,让惠山区有很大的触动。“变百姓‘上访’为部门‘下访’是实现人民信访‘最多跑一地’的有力抓手。”惠山区信访局负责人说。
因工伤致残的堰桥居民华建群,由于在赔偿方面与相关单位未达成一致,起诉至法院,但法院判决后,按常规程序赔偿款项难以迅速到位。区信访、公安、法院等多个部门获悉情况后,组成专门工作组,下到村里和相关企业展开调查和协调,不但迅速落实了相应赔偿款,而且由民政、残联、红十字和街道共同启动了帮扶救助。“今年以来,建起百姓信访办理的‘快办通道’,成为全区接访部门的新举措。”惠山区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带着情怀有针对性地“下访”,更好地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和社会效益。(裘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