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文翔
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很多企业重启人才招聘工作,但从招聘市场情况来看,不少企业还是喊“渴”,一些紧缺型人才供不应求。实际上,这是一种结构性人才紧缺。
受疫情的冲击,许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能撑过寒冬期,甚至能在冬天买冰激凌的企业,都是那些抗打击能力极强,拥有良好的自我治愈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用人方面有一个特点,他们不喜欢培养人才,他们喜欢直接招聘人才。别的企业管招聘员工叫人力成本,而他们把招聘员工叫人力投资。这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能够对新鲜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拥有着超强学习能力的人,因为这些人才能敏锐地洞悉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从而主动作出改变,快速完成自我进化。但这样的人才在整个人力资源市场上还是少数,因此出现了人才结构性紧缺问题。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企业如何才能招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不妨从企业内部着手,通过内部竞争上岗、加强培训、薪酬激励等方式,来满足一些重要岗位的用人需求,这样就可以降低对外招聘的用人标准,同时又能保证企业的良性运转。比如太湖新城有一家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只要提升一个等级,企业就给员工每月涨400元工资,极大调动了员工自我成长的动力,很多员工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个人收入提高了,企业也用相对低的成本收获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通过企业内部成才通道培养出来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很高,不会轻易被别的企业挖走,有利于企业保持运营的稳定。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