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一凡
近段时间,位于宜兴丁蜀镇的古南街相当热闹。每到星期六晚,此地便会举办“陶集”。相比于普通的“吃喝玩”夜经济,将地方陶瓷文化融入“夜经济”当中的做法,颇受百姓及商户喜爱。
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推行“夜经济”,将之作为拉动消费的重要举措。但整体来看,夜市文化内涵不够丰富,老百姓前去逛一两次便失去了兴趣。同质化也相对严重,仍然摆脱不了“吃喝逛”。夜经济不应只是延续白天的消费业态,而应当充分运用好夜晚“黄金档”时间,为市民提供更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立足文化资源,打造有内涵、有特色的夜经济,不仅能够挖掘城市底蕴,也可以吸引外地游客,从而提升“夜经济”覆盖面及影响力。如苏州创设“姑苏八点半”品牌,将文化活动作为夜经济的重要一环,为市民提供文化演出、非遗展览等活动,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做好“夜经济+文化”文章,“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无锡,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可加以利用。比如,用好自然人文资源,打好“大运河”“太湖”牌,通过夜游、夜展、夜解说等方式,擦亮“水文化”名牌。城市特产方面,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都是响当当的无锡特色产品,可通过体验、展览、直播相结合,实现“文”“旅”融合。此外,各类文化机构也大有可为,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可以在周末将营业时间稍作推迟,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推出特色夜间文化活动。如宜兴图书馆创造性地在晚间开展“二手书摊”的活动,人人都可当“摊主”,吸引了不少群众前往参与。诸如此类举措,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百姓需求上拓思路、下功夫。
夜经济自然可以是充满烟火气的排档,也可以是安静恬然的一张书桌。夜经济的繁荣,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供给,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属地通力合作,在壮大夜经济规模中,植入文化内核,注入新元素。此外,也要在交通、食品安全监管、治安等方面下好“先手棋”,当好“店小二”,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宜兴市丁蜀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