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明天起太湖退捕,太湖湖鲜暂退市场

外地湖鲜来锡“补缺”

  “再过一天,太湖要退捕了,以后想吃湖鲜就难了。”昨天上午8点多,坐着公交车来华庄街道湖湾码头采购湖鲜的云阿姨告诉记者。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人都5斤、10斤囤购湖鲜。同时,位于华庄街道,我市离太湖最近的苏南农副产品水产城的水产销售也悄然发生变化,商户们均不再以“太湖湖鲜”为招牌招揽生意。“太湖退捕之后,来自外省市的湖鲜能满足无锡市民的需求。”水产城经理荣光伟如是说。

  囤购冷藏,不可取

  “如今市场上正宗的野生太湖湖鲜已经不多了。”荣光伟告诉记者,大部分是从洪泽湖等地运来或是人工养殖的,也有些产自水库,像白鱼、巨浪鱼,多为人工养殖。人工养殖和野生的价格相差很大,以白鱼为例,一条两斤左右的养殖白鱼每斤只要10多元,而野生白鱼至少要40元,三四斤一条的,每斤要60—70元。

  记者在华庄街道湖鲜市场看到,很多人都5斤、10斤囤购湖鲜。“目前无锡市场90%以上的湖鲜来自湖北等地的养殖基地。”市餐饮协会会长陈为民表示。在他看来,禁捕前,多买点吃吃,可以,但大量囤购后冻在冰箱里,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野生湖鲜的口感除了肉质,更讲究新鲜。与其吃冷冻的野生湖鲜,不如吃新鲜的养殖水产。”陈为民告诉记者,现在不少饭店的大厨都在尝试通过烹饪方式、调味手段等把养殖水产的口味做得更好。

  随着禁捕令倒计时,一些湖鲜馆开始尝试转型。在山水东路上经营了近20年湖鲜馆的老薛就是其中一名。“现在还有一点湖鲜货源,以后天冷了就卖烤全羊。”老薛表示。

  想吃湖鲜,别担心

  “太湖退捕,太湖湖鲜的退场是必然的,但市场里淡水鱼品种齐全,供应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荣光伟说,苏南农副产品水产城作为无锡市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针对太湖退捕,目前已帮助商户调整思路,丰富市场品种,全方位确保市民需求。

  “过了今明两天,正宗的太湖虾就不会有了。”水产城小飞水产行摊主指着筐内快见底的太湖虾告诉记者,“洞庭湖比太湖晚10天退捕,我们已提前对接当地渔民,保证国庆期间节日供应。同时,我们还对接了洪湖等地渔民,确保日后长期供应。”摊主对自己的布局信心满满。

  水产城里人人知晓的“银鱼王”穆传维也早早做好了准备,针对银鱼出水即亡的特性,冷藏是唯一保鲜的方法。穆传维今年加大了收购力度,将太湖银鱼存货量从几千斤提高至上万斤,除此之外,他还和东北、内蒙古、云南等地的银鱼大户达成了销售共识。

  另一家水产摊主陈超告诉记者,知道太湖退捕的消息后他们也盘算过,今年的捕捞期缩到了1个月,满打满算能卖上1个月。没想9月1日太湖开捕后10天左右太湖白鱼就没了货源,“目前除了太湖里的湖鲜,其他产地的湖鲜都不是问题,供应充足。”

  (尹晖、祝雯隽、见习记者 崔欣润)

  相关新闻

  经过前期多轮的排摸与核对,近日,宜兴市长江流域湖泊水域禁捕退捕补偿安置实施办法正式敲定,即将于10月1日正式启动对退捕渔民的渔船、网具及其他捕捞设施评估工作,签订退捕协议。

  宜兴本轮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主要涉及太湖和滆湖两块水域,待退渔船689条,其中太湖渔船627条、滆湖渔船62条,总量占无锡大市75%。针对退捕渔民,相关部门除了会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公益性岗位以外,计划对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退捕渔民,给予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具备条件的退捕渔民,还将落实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未来,宜兴计划尝试依托沿江沿湖资源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稻鱼(虾)综合种养、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增加产业就业空间。(蒋梦蝶)

  宜兴补偿安置办法敲定

  给予退捕渔民

  创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