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周刊

用好自身资源为青少年护航

市卫健委关工委多阵地开展知识科普 老专家们退休不“退场”

  今年的疫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健康”成为年度热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重中之重。市卫健委关工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对内做好“老带新”引领工作,对外传递好战“疫”精神,做好知识科普,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撑起无形保护伞。

  “老带新”落到实处

  “老带新”是帮助青年快速成长的良好“催化剂”。去年12月,市妇幼保健院关工委成立了“领青”导师团,15名导师均为医院退休或延休返聘的资深业务专家、管理干部和劳动模范,他们从“导心、导学、导业、导行”四个维度切实关爱结对青年,协力开展青年工作。

  据市妇幼保健院关工委秘书长李姣姣介绍,“老带新”分为一对一结对和团体活动两种模式。15名关工委导师分别与15名团干部结对,通过下任务、跟岗学习等形式展开指导。青年在临床科研、团工作开展等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都能向导师寻求帮助。跟岗学习则会按照结对青年具体业务工作指定导师。

  团体活动以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进行。5月22日,市妇幼保健院邀请无锡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王洵参加“青春共享——青年榜样说”主题团日活动暨道德讲堂。“我就应该到风暴的中心去。”53天,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王洵带来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个故事都直击心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市妇幼保健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曲莲说。活动现场,8位关工委导师团带来了8封手写信分别赠予8名团员青年代表,其中饱含他们对青年一代的关心与期待。

  用好一方阵地 做好科普教育

  今年暑假,全市250位中小学生分9批参加了市卫健委关工委主办的“暑期应急救护知识夏令营”。结合今年的疫情,市急救中心关工委以视频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让青少年直观了解和学习应急知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青少年还参观了市120调度指挥中心和各型救护车。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关工委在暑假期间分批次带领3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了寄生虫病科普馆,并为他们新打造了“用滴管收集蛹化的蚊子幼虫”和“在显微镜下观看日本血吸虫虫卵及成虫”两个互动环节。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标本展示馆是全国首批“健康促进与教育优秀实践基地”,青少年在家长带领下提前预约即可进馆,市疾控中心关工委也会时常组织青少年前来参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医护人员的子女深刻感知父母工作的不易与价值,市第五人民医院于8月举行“‘童’心抗疫,共筑未来”暑期活动。市五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詹素华带领青少年参观了院史陈列室,为他们讲述医院发展历程。市五院抗疫纪录片《舍一己安危,护一城平安》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疫”线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

  用好线上平台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重要一环。为筑牢青少年心理防线,市精神卫生中心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团市委在认真调查研究后开设专题网络课堂共5期。对学校、家长、青少年,就家庭关爱、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科普及辅导。

  老干部、老专家退休不“退场”

  在今年7月的“运河外滩青年文化节”上,市人民医院关工委带着3名退休老专家,开展了一场“地摊式”的医学知识科普活动。3名满头银发的志愿者成为现场最瞩目的风景线。退休而不“退场”的老干部和老专家有许多,他们活跃在关工委工作前线,成为工作的“定心丸”。

  “只要中心需要,我随时可以加入到一线队伍中。”市疾控中心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林玉娣说。今年上半年接到任命后,她专门与党委办公室沟通商讨关工委工作事宜并提出相关设想。在林玉娣的安排和带领下,“内外兼修”成了如今市疾控中心关工委工作的特点。

  今年2月,为确保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安全复课,市疾控中心抽调各条线的16名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审核小组,中心老专家负责带队,把好开学复课关。主任医师董美华是市疾控中心关工委“五老”成员之一,面对验收不合格的学校,她亲自上门指导,确保措施到位后才准予复课。开学后,市疾控中心关工委组织援鄂队员进校园和网络直播间,为万余名学生传递“战”疫精神。

  在关心全市青少年的同时,林玉娣对中心青年员工同样关注。“不忘初心,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林玉娣为新员工准备的岗前第一课。开课前,她精心策划了课堂内容并手写了提纲;课上,她传授了自己在疾控防病条线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体会,帮助新职工了解工作职能,尽快转变角色。(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