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运动品牌LULULEMON于无锡恒隆广场开设了首家门店,这也是在中国开设的第33家门店。虽然一条瑜伽裤的价格近千元,并且常年不打折,但这个小众品牌还是俘获了无数年轻消费者的心。凭借瑜伽服这一品类,该品牌一跃成为运动成衣领域最大的黑马,总市值在运动服饰行业位列全球第三。近年来,随着健身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大众对运动装备的需求日趋强烈,更为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运动装备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下,运动装备的革新不仅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催生出了庞大的运动消费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健身时的照片,“85后”徐晨也是其中一位。在朋友们眼中,徐晨是个不折不扣的运动达人,每次运动她都会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配备不同的装备。“练瑜伽和普拉提只需要一身舒适的运动内衣,跑步的话需要高强度的运动服和跑步鞋,做力量训练的话我还会带上防滑手套、运动发带等装备。”说起在运动装备上花费的钱,小徐表示已经多到算不清了。“我还记得自己的第一套运动装备是在迪卡侬买的,后来运动时间久了,对装备也越来越了解,就开始购买一些价位更高、更专业的运动品牌。前不久,我还在网上买了一条瑜伽裤,虽然花了850元,但穿起来感觉裤子的包裹性和舒适度都很棒。对我来说,穿上好看的运动服就会更有动力去健身。”关注时尚的小徐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会穿着运动背心和瑜伽裤出门逛街,又时髦又个性,同时也展现出了女性的自信。
不难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运动消费已在人们生活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0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调研群体过往一年在体育及相关方面进行消费的比例达到96%,人均超过4000元。其中,一线城市、高收入家庭的年轻群体是其中的主力消费人群,消费比例高、金额大、项目覆盖面广。在所有体育消费类型中,体育实物类消费比例最高,达到95%,其中运动鞋服类购买率为74%,运动装备类购买率为44%。受新冠疫情影响,当下大众对健康养生的概念越来越重视,打卡健身也成了新风潮。未来,随着居民人均运动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运动消费市场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也会在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周五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观山路上的迪卡侬。虽然是工作日午后,但记者看到店内有不少市民正在挑选所需的体育用品。该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前后店里的销售情况很可观,像是自行车、秋冬服装、健身器械等多个品类都很畅销。“就我们店来说,今年10月1日至8日的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5%左右。像自行车和一些室内健身器材,从3月份起就一直处于热卖状态,很多大人带着孩子到店里购买,这与市民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有关。”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喜爱运动的人多了,顾客的年龄范围也比较广,而且相比以往,消费者对运动装备的品质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以前人们不管做什么运动都是穿一双运动鞋,现在就不一样了,像跑步、爬山、打球都是穿不同类型的运动鞋。”
记者了解到,除了跑步、打球等常规运动消费外,当下像高尔夫、马术、攀岩、棒球等专业性较高、较为小众的运动消费在市民消费所占的比重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大众对运动健康越发重视,理解也会更加多元。就我所知,像是马术等小众运动一般是小朋友参与的课程培训,一方面是家长愿意培养孩子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未来留学的考虑。”八方汇总经理李成告诉记者,如今,锡城市民的运动消费正逐步趋向专业化、精细化,伴随这些运动领域新趋势的产生,运动场景也将不断细化来适应大众需求。“比如,经开区新开放的太湖新城体育公园,涵盖了室外足球、棒球、橄榄球、游泳等多个运动项目,还会不定期举办运动联赛。这不仅能有效满足周边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也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锡城的体育基础设施还会不断完善,高品质的运动场馆会越来越多,这也将为老百姓带来更健康的生活。”
高科技赋能健身行业
随着5G、AI、物联网等技术的推进,智能化服务广泛运用,各式各样的智能运动设备逐渐嵌入人们的生活,功能也逐步趋向完善,同时“设备+大数据”的模式让运动更为科学有效。日前,记者在购物平台看到某品牌的一款智能跑鞋月销量近200双,不少购买的网友表示该跑鞋带芯片可以与手机APP相结合,不但能实时记录走路步数、跑步距离和路线、跑步过程中消耗的卡路里,还可以精准检测前后掌落地状态,帮助自己进行针对性的步态训练。如今,层出不穷的高科技运动设备早已帮助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体育锻炼,也为智能健身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带动运动新消费。
“现在智能运动设备已被人们接受,功能也逐步趋向完善,很多专业性强的运动都需要智能设备的辅助。当下,无论是穿戴式的智能设备还是虚拟类的运动设备都有一大批忠实粉丝,这也有助于调动人们的运动积极性。”一位市经济学会的专家向记者表示,智能运动设备的出现和普及不仅拓宽了体育发展的边界,也让家庭健身成为潮流,持续推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相信在高科技技术的加持下,运动消费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不断激发体育产业新活力。”(尤佳莉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