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晚,由惠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堰桥街道联合打造的大型原创锡剧《追梦路上》登上了南京紫金文化艺术节的舞台。在这部戏中扮演“小花”的演员是前洲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李艺灵,她也是剧组中年龄最小的主演。
四年级学生多次随剧组外出演出
前洲中心小学是无锡市首批锡剧特色传承学校之一,锡剧文化在前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们为喜欢锡剧的孩子们搭建了许多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学校祁达锡剧团的学生在区级、市级、省级的各项演出和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短短4年,一个有梯队且训练有素的戏剧社团已经初步形成。”锡剧团指导老师韩静波说。
“锡剧训练时间为每天下午三节课过后,大约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韩静波解释道,基本功训练包括压腿、踢腿、圆场和形体,唱腔训练则是跟着专家老师学唱,逐字逐句教。惠山区锡剧传承中心的殷玉婷老师与强明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前来授课。“我们根据冯其庸老先生的故事创编了‘少年冯其庸系列’三部曲,演绎他的人生经历。”教务处副主任张磊说,为迎接学校110周年校庆,锡剧团学生正在排练《少年冯其庸之一——避灾》,将于12月为全校师生呈现。
李艺灵于二年级被选入锡剧团,并随大型原创锡剧《好人俞亦斌》剧组去南京和北京演出。“她的舞台经验很足,入戏也快。这次被选上《追梦路上》一方面是自己努力,另一方面是老师们对她无所保留倾囊相教。”在韩静波眼中,李艺灵是一个有灵气并且很刻苦的姑娘。唱锡剧讲究一定的功底,海选时老师会关注学生的音准和长相。李艺灵跳过拉丁,体态也很不错。韩静波表示,李艺灵开始学习锡剧后,家人也很支持,今年受锡剧影响她转为学习民族舞了。
正是因为在学校有接触锡剧的机会,李艺灵有了舞蹈外的另一选择,她已经决定充分考虑专业前景后报考相关院校。前小“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办学特色,让不少学生找到了自身兴趣所在。
多方位营造民族经典文化学习氛围
每周五中午经典吟诵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民乐排练厅都会传来演奏声;每天下午放学后,锡剧排练教室里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锡剧进校园”试点工程……自2019年学校的《民族经典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成功立项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以来,学校开发民族经典主题课程,重点打造民族经典文化课程基地实施平台。目前,该校开设有20多种民族经典文化课程,许多课程融入了乡土特色。
为了“让每一块土地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学校完善已形成的校园景观并设置多个功能区域,分为与课程主题相对应的“一堂二廊三场”,为学生的主题学习提供载体。“我们建构国学传诵、民乐传艺和翰墨传创三大主题学习活动领域,设有诗文传诵堂、吴地习俗廊、其庸立志廊、民乐演艺场、翰墨传创场和交互虚拟场。”该校副校长陆丹介绍。
课程基地建设离不开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校本教材。学校骨干教师花了2年时间自主开发12册《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收录了冯其庸诗词《忆太湖》以及经典唐诗。此外,由学校老师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即将全部完成。其中民乐校本教材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编写,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水墨校本教材《宽堂流韵·水墨童心》已经进入出版阶段,教材中的范画以及步骤都由本校师生完成;《海燕诗作》《锡剧校园读本》和《吴地习俗汇编》三本教材已经进入编写阶段。
“我校民族经典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学习内容,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旨在丰富儿童校园生活,让孩子在民族经典课程学习中‘乐在其中’,构建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行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促进素质全面发展。”该校校长孙琴芬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