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名医带动名科,名科成就名院,更好满足群众病有良医的健康需求

聚人才兴科研,让无锡医疗强起来

  2013年,冯宁翰刚从省人民医院被引进到市二院当科主任时,泌尿外科还是一个连“市重点”都不是的普通专科。仅用5年时间,冯宁翰带着他的团队把二院泌尿外科打造成了市重点、省重点,拿下了众多“苏南首例”的手术纪录,成为无锡甚至苏南泌尿外科领域的领头羊。一个名医带动一个名科甚至能成就一家名院,正是无锡卫生健康“三名”战略的建设目标。

  衡量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医疗资源、医疗水平是重要指标。“十三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队伍建设,以人才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临床。从2016年到2018年,无锡连续三年位列内地城市宜居竞争力第一,离不开医务人员提供的健康服务。去年底,无锡实施新一轮“三名”战略,通过增名医、建名科、办名院,不断满足人们病有良医、就地医疗的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无锡医疗人才家底逐渐厚实

  无锡拥有近650万常住人口,医疗需求庞大。据统计,2019年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全年完成诊疗5920.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6%。面对如此庞大的病人群,没有强大的临床诊疗能力,没有好医生是不行的。

  得益于人才战略的持续推进,“十三五”以来,无锡的医疗卫生人才有了长足进步。无锡卫生健康系统共有省级以上医学专委会担任主委(含候任)以上的专家3人,入选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专家66人,省“双创人才”1人,入选省名中医、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2名。全市共有省医学杰出人才培养对象2名,省医学重点人才4名,省医学青年人才82名,市医学杰出人才11名,市医学重点人才60名,市医学青年人才100名。

  作为无锡医疗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今年8月,国内肺移植技术第一人陈静瑜荣获中国医师奖,成为无锡首个获此殊荣的医生,他在肺移植领域已经达到亚洲第一的水平。疫情期间,他还带领团队赴武汉做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双肺移植术,成果令世界瞩目。江大附院烧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第十届候任主任委员吕国忠,已经成功抢救烧伤面积大于50%的危重病人近千例,下转第2版>>>

  聚人才兴科研,让无锡医疗强起来

  上接第1版>>>是国家级烧伤专家。他的团队多次参与重大突发事故救援,一次次跨市、跨省紧急医疗驰援的背后是最硬核的技术。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两次摘得中华医学奖的芮永军,在手外科领域勇攀技术高峰,将“无锡手外科经验”传播到了全国几十家医院。此外,还涌现出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姚勇、无锡卫生系统首个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鲁晓杰、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华东、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带头人中医陆曙等一批医学大咖,他们个个经验丰富、医术高明,病人纷至沓来,专家号常常被秒杀。

  带动新一轮引才育才热潮

  在巨大的诊疗总量之下,也暴露出问题与不足。与医疗实力强劲的一线城市相比,无锡缺顶尖医院,缺一流专科,缺高端人才。以全省重点西医学科(实验室)为例,无锡仅有2个,而南京有35个,苏州有7个。在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上,前100名里没有一家无锡医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锡市民看病,爱往“北上宁”跑。

  直指难点痛点,为了改变无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海拔”不高的现象,2019年底,新一轮“三名”战略应运而生,这是无锡市卫生健康领域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计划6年投入40亿元,对标国内一流,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的优质医疗服务多起来。

  “三名战略”实施不到1年,无锡卫生健康领域人才新政频出:8月5日,张文宏等8个团队入选2020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一个入选高端医学专家团队;8月25日,2020年度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医疗卫生高端人才支持对象公布;8月27日,无锡市首届“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名单出炉;9月28日,无锡市公开选调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卫生健康系统岗位57人;10月15日,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党委负责人以及三大医院院长赴北京“全球直播带岗”。

  医院发展靠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患甲亢十年的倪阿姨,近1年来双眼胀痛明显,右眼视力急剧下降至0.6。她慕名找到市人民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眼眶病专家蔡季平教授,被确诊为眼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经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半年,接受了经结膜分别行双眼内外侧联合开眶减压术。术后倪阿姨双眼胀痛消失,突眼症状缓解,双眼视力保持在1.0。蔡季平教授是市人民医院去年从上海引进的眼眶病专家,也是入选2020“太湖人才计划”顶尖医学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他的到来改变了我省眼眶病医生匮乏的局面。

  人才支撑科研,科研反哺临床

  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实施“三名”战略,有力推动我市医疗界聚集多方人才、聚力科研创新,进而不断提升综合诊疗服务能力。

  好医生应该是研究者。在日常临床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创新不断解决问题,医学才能进步,水平才能提升。“十三五”以来,重视人才团队建设,让临床与科研相互支撑,成为各大医院的共识。市人民医院眼科团队在临床中,为让白内障患者有效降低术后引发的夜间眩光感,让患者在各个距离都能看得清晰,采用通过精准的手术切口植入三焦点人工晶体来提高手术效果;江大附院烧伤科团队发现中医湿性的覆盖疗法对于烧伤创面和慢性创面,都有更好的愈合疗效,之后更成功研发出生物合成敷料技术……正是这些科研的力量,使这些科室在行业内有了一席之地,也让患者从中大大受益。2017年,市人民医院眼科和江大附院肿瘤科顺利晋级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共建),从“专科”到“学科”只是一字之差,却显示了从临床型向临床研究型的思路转变,更彰显了一个学科科研创新能力的升级跨越。

  临床与科研密不可分,一个好医生永远不会停下科研进取的努力。疫情期间,江大附院张烽博士作为首批无锡援鄂医疗队成员逆行武汉。在抗“疫”斗争的最前沿,他发现新冠病毒与普通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机理可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完成好自己每天检验检测工作之外,他一有空余就组织团队成员查阅文献,讨论并撰写呼吸道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论文。由他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论文,今年4月在影响因子达15.26分的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杂志刊登。

  聚焦社会需求,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为无锡医疗协同发展找到了新方向。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在“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连续10年雄霸第一,该科主任张文宏团队也入选2020年度“太湖人才计划”顶尖专家团队,目前与无锡五院的合作已经开始。双方这一次牵手,带给无锡的将不仅仅是新技术,更是提升无锡应对感染性疾病整体实力的希望。

  □本报记者 何玉洁、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