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小巷深处的世界语传播者

  □李文扬

  世界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风行一时。无锡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孙国璋故宅的宅主孙国璋就是一位开中国世界语文化先河的重要人物,也是民国时推行世界语的关键人物之一。

  孙国璋故居如今从小娄巷25号出入。这故宅是孙国璋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造的,他在这里居住过十六年。

  孙国璋,字芾仲,孙继皋十一世孙。他年少时家境极为贫困,经寒窗苦读,十六岁考上秀才;翌年科举废除,就去石塘湾坐馆,以补贴家用。孙国璋后来在无锡竢实学堂任教,并在无锡县教育会兼职,因职务之便,常与海外留学青年书信往来。光绪三十五年(1909),留法学生华南生(无锡人)、秦玉麟、华荷裳等人在巴黎创办中国世界语杂志《世界语科学文学》半月刊,销行中外。孙国璋收到了从巴黎、伦敦寄来的世界语书刊,深为世界语的理想和实用所吸引。

  世界同文,自十六世纪后,提出创造国际语的具体方案先后有一百五十多种。至十九世纪,波兰人柴门霍夫创造了Esoe-rabto,意为希望者,1890年后通称为“世界语”。孙国璋被世界语深深吸引后,自学成才,在小河上少宰第内开办了世界语学校,自任教习,一时就学的男女青年有二三十人。

  清廷逊位、民国肇兴,各地世界语活动渐多,泉州、厦门、青岛、长沙等地均有组织。孙国璋与人在上海成立中华世界语会,附设函授部。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下令全国师范学校把世界语列为选修课,还发表了支持世界语推广的重要讲演。后上海中华世界语会改称中华民国世界语会,陆式楷、盛国成、孙国璋等当选为负责人。上海函授学校还出版了第一期初学课本和自学书本讲义。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聘孙国璋到北京大学开设世界语补习班,分甲、乙、丙、丁、戊五班,学生五百余人。这是世界语最早成为中国高等院校课程,教学采用讲演式,世界语与国语、数学、理科并重。孙国璋编有文法、读本、会话及概说,作为教材。

  《世界语高等读本》,孙国璋编,蔡元培作序,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定价三角,均系短文,用中文译注,初学习过文法后,可读此册。《世界语高等文典》,孙国璋编,蔡元培作序,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定价四角五分,作教科书用,较合宜。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出版的世界语课本。蔡元培在为《世界语高等读本》写的序言中对此书作了很高的评价:“在外国,凡世界语的读物,尽有佳作,但在吾国殊不易得;能译以优美的中国文字者,当推此《高等读本》为第一。其内容为:古事、谐谈、诗词等,除美文外,并及科学论文。原为北京大学教科所用,然凡为世界语学者,均宜人手一编,为翻译世界语之良好模范也。”

  民国十一年(1922),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世界语学会,十二月十五日,在北大礼堂举行大会,到会者两千多人。蔡元培致开会辞,孙国璋报告柴门霍夫的生平及其创始世界语的经过。大会选举蔡元培任会长,孙国璋为副会长;国际世界语大会任命孙国璋为驻京专员,处理国内有关世界语的重要事宜。

  这一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了北京大学“以世界语首先加入师范课程”的提案,清华大学也成立世界语学会;北京成立北京世界语学会,上海也兴起世界语运动。这一年,国际世界语大会在日内瓦举行,通过了中国代表提出的《组织国际世界语编译会意见书》;后二年,北京成立世界语研究社,编译世界语图书。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世界语的广泛传播引起了文化界的普遍关注。激进的文学改良者将其作为推动汉语改革的武器,大力宣扬世界语的“适时论”,而怀疑论者则相反,大力宣扬世界语“无用论”。为此,《新青年》杂志开展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通信讨论,这场讨论不仅推动了世界语在中国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五四”时期的国语建设,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孙国璋,正是这场大讨论中的中坚人物之一。

  世界语的大讨论,虽然最后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促进了时人对中国文字、语言的认识和检讨,世界语反对者也逐渐开始赞同汉语注音法,由此引发了对汉字注音法改革的讨论。于是,连同句读标点、文体改革等一起成为当时白话文运动的重要内容,对国语(普通话)的推广也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支持世界语研究,孙国璋颇为感动。他在1952年退休,1965年在武汉病故。在离开北大到病逝的38年中,他对世界语的研究从未停歇,成为中国世界语研究的坚持者。1962年在锡期间,他还将珍藏数十年从国外购回的世界语书籍200多本,捐赠给无锡的图书馆。

  现今,孙国璋故宅大体保持了民国时的原貌,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娄巷历史文化建筑群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追忆孙国璋在“五四”时期经历的文化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