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进入长表登记阶段。昨天,人口普查指导员倪晓伟带上平板电脑,和几名年轻普查员一同来到辖区内的玉兰花园入户登记。
一进小区,不时有住户和他们打招呼。倪晓伟是和畅社区工作人员,也是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的普查指导员。“十年前参加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我31岁,是组里最年轻的。现在队伍里已经有‘90后’,我算老人了!”跨越十年,倪晓伟观察并感受着普查工作的变化。
第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住户的住房面积变大了、居住条件更好了。“客厅越来越大、装潢越来越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 融科、玉兰花园、信成道等商品房小区还没有造好。倪晓伟说,辖区内多是私房和老新村,住户以外来务工者为主,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那时房内装修比较简单,只有电视机、沙发等简单陈设。这次普查不一样了,住房条件大为改善,辖区内修建了一个个高品质生活小区,房屋类型也多样化,跃层、洋房都有。”
前几日在玉兰花园入户登记时,有个住户问倪晓伟还认不认识他。原来这位住户十年前来无锡做小生意,后来在商品房小区买了房,从出租屋搬过来正式落户。倪晓伟感慨,这次登记遇到不少“老相识”,且从业职业也多样了,棋类培训师、网络主播、宠物摄影师等,不少闻所未闻。
今年普查预约的高效和普查登记方式的革新,是倪晓伟眼中的又一个变化。十年前人口普查时,都是使用纸表登记。遇到年龄稍微大些的普查对象,只能由普查员帮忙代为填写信息。今年,改为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登记,电子化操作不仅简化了流程,信息采集准确率也提高了。大数据智能化让普查预约流程也变得更加简单,在上门普查前,只要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通报一声,居民们就会在家里等候。往年最难登记的空置屋,今年也可以通过智能电表信息判断,是属于空置房屋还是不常在家住户,再进行入户预约。
辖区内有超过百位以上的外籍住户,十年前碰到这样的普查对象,倪晓伟会很紧张,要提前找人把登记信息翻译好,再打印出来给对方看,登记完了还要再想办法翻译成中文记录。今年,他就靠着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轻松和外籍人士面对面沟通,完成填报工作。
两次人口普查折射出的社会发展变化,让倪晓伟深有感触,村镇变社区、人口流动增加、人户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也给普查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人口普查将为“十四五”规划提供更有力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支撑。所以,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普查质量将是他们这些普查员工作坚守的底线。
(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