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快来,烤好就能吃了!”上周四中午,峰影小学五(1)班的学生刚吃完午餐就迫不及待排队到了烘焙教室,查看他们亲手制作送入烤箱的灵山素饼。随着“挟心采风”综合实践周的开启,该校五年级学生围绕课堂乐习、劳动体验、国防体验和非遗传承等四个主题展开学习,拥有了小小军人、非遗传承人、小花农等多个身份。
短短一周 满满体验
上周进入峰影小学五年级各个班级会发现,不少孩子穿着军装到校。副校长杭咏雪告诉记者,军装是家长志愿者提供。上周,学生每天下午有一个半小时的军旅体验课。“我们安排了开营仪式,教学生正步、齐步、跑步和队列等内容,相当于小学阶段的国防体验。”杭咏雪说,学生都有一个军营梦,他们接受训练后在出操等日常活动中表现明显不同了。
灵山素饼是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纯手工制作的要求使该美食在中秋节时常供不应求,这一情况同样出现在最近的峰影小学内。正值感恩节到来之际,学生将自己亲手做出的灵山素饼送给老师与家长分享,有人感叹:“美味不够分啊!”
“要让学生接触非遗首先要让他们明白非遗是什么。”峰影小学副校长朱虹介绍,“学校的想法离不开课程,要在教育中运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让非遗项目课程化。在制作灵山素饼的课程中,我们请来了灵山素饼公司的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让学生参与了解材料与配比标准,制作工艺,烘焙方式。”朱虹说,学生们在这一周都会安排到素饼制作课程。他们做好的素饼会当场送进烤箱烤制,香味四溢。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小笼包烹饪课堂。
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现代小公民,学校设计了“乐思乐行乐成长”的非遗研学项目,纵向深挖非遗背后的历史。朱虹表示,学校不断优化课程,挖掘马山非遗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力。“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非遗项目,我们拓宽实践的外延,以一个班研究一个非遗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探究油纸伞的色彩搭配、了解风筝的构造、观察非遗项目等。通过多学科统整的项目学习,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朱虹说,由学生点缀的伞面、风筝将用于学校非遗主题街区的装饰。
让校园处处都成课堂
本次实践活动周并没有完全脱离国家课程的教学,每天上午三节课为“课堂乐习”主题,由语文、数学、英语组成。校长李争如今依然喜欢站上三尺讲台,在他看来,“习”字很关键。老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生深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让课堂从浅层走向深层,并且让学生成为主导课堂的人。以他的语文课为例,教学生“秦”字如何写时,他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其中一捺要变为点,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一山不容二虎”。“我们都知道‘燕不双飞’的道理,而学生所说的理由其实异曲同工,也是正确的,这就是他们自己思考建构的过程。”李争还分享到,学生后来还针对这个字的记忆想出了口诀“半部春秋治天下”,因为秦字是由春的上半部分和秋的左半部分形成。“儿童的想象比我们更为丰富。”李争说。
花卉种植、地方美食、手工制作……劳动体验课的模式众多,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是关键。“劳动教育应该贯穿在校园生活的始终。我们每个教室外都有一块花圃,是学生日常养护对象,花的长势都很不错,为校园环境加分了。”李争笑言。
在峰影小学内有7个主题街区,这些藏于楼中廊道的街区让校园处处为学习场景,而其中的非遗主题街区与国防主题街区正与本次综合实践周的两个主题相呼应。李争表示,主题街区的建设尚未完善,他希望让街区能够动态呈现相关内容,成为学生的实践场所而不是参观场所,不形成“物与我有隔”的情况。“专业人员已经在为学生打造马灯舞的道具了。单让学生观赏还不够,我们希望在校内组建马灯舞社团,道具在平时训练使用外就展示在街区内。”李争说。(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