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江阴康瑞成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愈发忙碌,所生产的金属新材料产品被最快速度打包装车,出口到欧美国家市场客户手中。“这么好的生产形势主要来自本地政府提供的金融服务,”该公司负责人坦言,“现在订单纷至沓来,明年发展会更好。”今年初,因疫情影响,该公司面临很大资金缺口,眼看面临停产,当地多家银行了解后,及时为企业“输血”,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该企业预计今年营业收入比年计划增长30%。
康瑞成型是江阴市实体企业在金融支持下化危为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许多企业比以往更加渴望金融活水的滋润。为此,江阴市委、市政府持续放大金融政策惠企效应,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特别是强化金融对接平台功能,优化金融服务生态环境,助力当地企业抢抓机遇踏浪前行,实现发展新突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498家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累计投放信贷86.56亿元;为330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办理无本续贷业务,涉及金额21.17亿元。
数据背后,见证的是江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实在在的服务,使一系列金融惠企举措加码升级、更加精准。一方面,当地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建立应急融资机制,通过落实应急转贷、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等融资政策,扩大授信规模、增加信贷资金,力求打通企业融资堵点,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另一方面,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则努力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让符合条件的企业赢得上级单位的信贷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支持。
与此同时,江阴市还进一步推动政策红利的加速落地。今年该市出台的产业强市“5.0升级版”政策,着眼“四个方向”提质增效,突出聚焦发展方向,集中资源重点攻坚,激励企业攀高创优,注重节能环保约束。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兑付2019年产业强市资金达1.8亿元,此举令遭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轻装上阵、稳岗达产。“我们在全面落实应对疫情‘惠企25条’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好江阴市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这一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撑,不断化解企业资金难题。”该市工信局金融服务科负责人顾青介绍。据悉,该笔资金共惠及当地309个产业项目。
“营商环境的再优化,需要更高标准的金融生态来维护。”江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年起,该市相关部门将继续结合职能职责,加强与驻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支企、帮企、扶企政策,同时持续细化优化江阴本级政策,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推江阴“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的发展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许晨威、刘兴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