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传承无锡非遗民乐

  清末民初,无锡道教乐坛涌现出一个“十不拆”(又称“十兄弟”)组合,名噪一时。他们是朱勤甫、谢濂山、赵锡均、伍鼎初、惠胡泉、朱寿庆(朱勤甫之子)等。近日,天韵社社长陈倩和副社长顾颖一行走访“十不拆”的后人,获取无锡民乐的珍贵史料。更令人欣喜的是,作为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道教音乐的新一代“十不拆”正在崛起。

  今年是天韵社定名百年,为了系统整理和传承无锡民乐遗产,天韵社的成员陆续走访无锡道乐“十不拆”的后人。朱勤甫之孙朱增虎、谢濂山之孙谢军等人口述了对前辈的回忆;赵锡均之子赵志明展示了杨荫浏先生1962年赠予其父的一把琵琶;惠胡泉之子惠永沂试奏了父亲用过的笛子。

  “十不拆”中伍鼎初之孙伍虎勇介绍,1947年,无锡“十不拆”应上海昆曲阳春社邀请赴沪演出并灌制了6张唱片。美国指挥家爱希汉看了“十不拆”的演出,称十个人的演奏相当于一个三四十人交响乐团的演奏。从那时起,无锡道乐组合“十不拆”声名鹊起。

  新中国成立后,无锡道乐高手大多加入了社会文艺团体。之后,成员陆续谢世,技艺面临失传。进入新世纪后,无锡道教音乐盼来了新的传承人,不久前升级为无锡道教音乐省级非遗传承人的伍虎勇就是代表。作为无锡道乐组合“十不拆”后人中唯一一位传承人,这些年来,伍虎勇组建团队,收徒带徒,无锡新一代道乐组合“十不拆”正在崛起。

  无锡道教音乐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它承袭中国道教经典音乐传统,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苏南地方戏曲尤其是昆曲等的艺术元素,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到的套路享誉海内,在中国民乐领域独树一帜。为了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市还出台了《无锡道教音乐十年保护规划(2013-2022)》。(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