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5日上午,60岁的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因心脏骤停离世。无独有偶,11月30日,一名32岁的男子在无锡惠山森林公园爬山时出现心脏骤停,也未能挽回生命。寒风乍起的冬季,又是发生心脏骤停的高发季。专家提醒,一旦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第一目击者在拨打“120”的同时要准确迅速开展心肺复苏。而要避免心脏骤停的不幸发生,功在平时,健康生活和定期体检必不可少。
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有难度
据媒体透露,马拉多纳出现心脏骤停,虽然有三辆救护车赶到马拉多纳的家里,但是依然没有救回他的生命。无锡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冯朝霞介绍,心脏骤停是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所引起的一系列循环衰竭状态。当负责泵血的心脏停止工作,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无法保证,很快就会引起死亡,尤其是出现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脏骤停几分钟就难有回天之力。
心脏骤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心肺复苏,对于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要除颤。但是,能通过这些紧急抢救措施起死回生的患者比例还是很小。冯朝霞介绍,今年以来,该中心成功实施院外心肺复苏32例,成功率达7.18%,这一比例在全国也比较领先了。最近一个月,该中心更是通过心肺复苏,使8例患者恢复心跳。
心脏骤停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在人们的印象中,心脏骤停之类的心脏问题,多数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事实上,年轻人出现心脏骤停的也不少。惠山森林公园山上心脏骤停的那名男子才32岁,今年山东省援鄂医疗队队员突然去世的张静静才33岁,去年在录制节目时出现心脏骤停的台湾艺人才35岁……无锡市急救中心每月接到近百例心脏骤停患者,一半是50岁以下的患者。
无锡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鲍小京介绍,心脏骤停的原因较多,包括心脏因素和心外因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等疾病都有引发心脏骤停的可能,而无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因为药物中毒、触电、溺水、过度劳累等引发心脏骤停。还有一些年轻人,看上去没有心血管疾病,但是突然心脏骤停,很可能也潜藏着心血管疾病,只是没有通过体检发现。
总体来说,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较多,如心梗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开通血管,很可能发生心脏骤停。还有一类患者,就如马拉多纳那样患有扩张型心肌病,一旦出现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室速、室颤等情况,更难抢救。鲍小京介绍,为了防止这类患者随时出现心脏骤停,除了平时正规的就医治疗之外,必要时可以在体内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这种除颤器在检测到患者发生室颤或室速时,将自动地发放电击来终止恶性心律失常,能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第一目击者抓紧施救很重要
鲍小京介绍,出现心脏骤停,通常在1分钟大脑会引起损伤,4分钟人体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出现心脏骤停,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就要立即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并实施心肺复苏,为进一步接受急诊介入手术等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冯朝霞介绍,有一名年轻人在无锡机场出现心脏骤停,第一目击者迅速开展心肺复苏,及时拨打“120”,“120”急救人员在现场为患者除颤,患者恢复了心跳。由于患者在送往无锡市人民医院途中,就实现了信息共享,患者一送到医院急诊室,立马就得到了进一步抢救,患者康复良好。因此,无锡市急救中心希望更多市民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目前,该中心每年都会深入学校、社区等地,传授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无技能的普通市民,在拨打“120”时应保持冷静,耐心倾听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然后对症施救。
鲍小京提醒,急救争分夺秒,平时预防也很重要。他表示,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从控制好血压开始,确保将血压、血脂、血糖处在正常范围,并定期体检。没有基础疾病的人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不要过度烟酒等。(卫文)
老人忘打胰岛素引发心脏骤停
近日,宜兴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外发生惊险一幕,一名老年患者在就诊时突发心脏骤停,幸得医护人员及时抢救脱险。
68岁的朱老伯患糖尿病多年,长期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前段时间由于忙着干农活,时常会忘记注射胰岛素。十几天前,朱老伯感到恶心、头晕和乏力,当时未予重视,后来症状越来越严重,多次出现呕吐,甚至感觉走路都没力气。后来,他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不料刚走到门诊大楼门口就突然晕倒在地,陪同的家属立即大声呼救。急诊医生立即赶到现场,给病人做心肺复苏,随后病人被转运到抢救室,心电图检查提示室颤。经过除颤,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意识也逐渐清醒。随后,患者检测随机血糖、血钾,检查结果分别为38和6.4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内环境紊乱导致的心脏骤停。经过及时对症急救处理,朱老伯情况好转,现已康复出院。
该院心血管科主任黄达丰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并要经常监测血糖,定期复诊。(吴夏、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