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军民团结为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就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广大人民群众把全力支持新型的人民军队作为自觉行动,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但真正把双拥作为一项工作,是从抗日战争大反攻前夜的1942年底开始运筹,1943年初正式开始的。
一、双拥活动的由来
(一)客观需要。从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因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同时,我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开始削减并断供我军的军饷。那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驻在陕甘宁边区的首府延安。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开赴抗日前线后,驻守延安、履行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使命的,是由部分主力部队骨干和陕北地方部队整成的八路军留守兵团。1940年前后一个时期,留守兵团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特别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断供,边区负担重,军队困难多,军政军民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纠纷。毛泽东主席非常重视。1942年12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向军地双方负责领导做工作,讲清楚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极端重要性。
(二)大见成效。1942年底,留守兵团召开兵团党委会,学习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关系的指示,研究在即将到来的1943年春节期间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开展拥政爱民活动。此次会议议定了三件事:(1)留守兵团政治部编写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讲话材料》,(2)研究起草了《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3)制定并颁布了留守兵团部队《拥政爱民公约》。获悉留守兵团研究起草《拥政爱民决定》的消息,边区政府很受启发,发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从三个方面,即“拥护军队是边区人民与政府应尽的责任;过去拥军工作有严重的缺点必须积极改善和加强拥军工作”,检查了此前拥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加强拥军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具体要求各级政府应将本决定和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及最近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新订的《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陕甘宁边区军民诉讼条例》《陕甘宁边区调整军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办法》等文件,“配合起来作详细具体的讨论,并请军队派人参加,切实检查当地的拥军工作,总结经验,纠正缺点,以进一步增强军民的团结。” 同时决定,拟与留守兵团政治部商办,将1943年2月定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1943年春节是2月5日。在边区政府、留守兵团两个《决定》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的“拥政爱民”活动、“拥军”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形成制度。1943年春节期间延安首创的“双拥运动月”,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使陕甘宁边区呈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互助、团结战斗的新局面,大大巩固了战略后方。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更加具体地提出:“为了使党政军和人民打成一片,以利于开展明年的对敌斗争和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党委和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于明年农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优抗即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大规模群众运动。”
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军民于1944年农历正月更广泛地开展了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之后,每年春节前后举行的“双拥运动月”越来越深入人心,受到军民各方面的支持和欢迎。几十年下来,“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逐步形成了双拥活动月制度。并且使运动月与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使双拥精神贯穿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成为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一直得到坚持和发扬。
二、推动新时代无锡双拥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为进一步密切新形势下军政军民关系,中央决定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命名表彰活动,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凝聚磅礴力量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今年为止,已开展了11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分别是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今年,我们无锡市荣膺了“八连冠”,江阴市、宜兴市均被命名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无锡建成了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群,实现了“满堂红”“大满贯”,这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我们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坚持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持续推动新时代无锡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动双拥工作。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使之成为筹划工作的“纲”,武装头脑的“魂”,推动工作的“定海神针”。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双拥工作作为责任所在、感情所系、事业所需、大局所求,按照领先导向做好双拥工作。强化四个纳入。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党的建设综合考核,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认真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双拥专题会商会议等各项制度。强化率先垂范。党政主要领导对双拥工作、国防和部队建设的大事要亲自谋划部署、重要活动全程参加、支持军队建设事项亲自督办,确保涉及国防动员、部队建设和官兵利益的事,马上办、办到底。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建设,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支持部队建设改革、走访慰问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双拥工作经费及双拥办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满足双拥工作需要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增加,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坚持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开展双拥宣传。科学设置内容。把双拥宣传教育与全党全军年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军政军民团结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军政军民团结奋斗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宣传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凝聚军民携手奋进、共铸百年梦想的磅礴力量。抓住重要时机。利用重大节日、公祭日、疫情防控、兵员征集、重大活动等时机,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标语牌、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形成浓厚的双拥氛围,推动爱国拥军、爱民奉献成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和时代文化风尚。运用多种形式。发挥烈士纪念设施教育主阵地作用,利用重要时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广泛开展新兵送行出征、老兵返乡欢迎等仪式,组织开展致慰问信、挂光荣牌、帮助重点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等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坚持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完善落实拥军优属各项政策。进一步强化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地方责任,怀着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厚感情,完善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增强军人荣誉感,把无锡双拥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紧紧围绕提升部队作战能力这一标准,健全拥军支前机构,完善拥军保障体系,支持部队完成战备执勤、训练演习、科研实验、海洋维权、安保警戒和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为驻锡部队外出执行任务做好后勤服务、组织专项慰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拥军工作,常态化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进军营活动。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尽力做好现役军人“三后”工作。想方设法安排好师团职干部的职务和生活,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安排进党政群机关、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比例高于往年。坚持和完善随军家属安置“无锡模式”,对本人意愿政府安排工作的继续采取政府指令性安排的方式,推动构建鼓励企业招聘、扶持自主创业、货币补偿安置等多元化就业安置模式。完善落实《无锡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保证军人子女能够享受入学入托优待。提升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量。严格落实保障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支持培育由退役军人成立的军创园,赋能其做大做强。加快建立统一的抚恤优待量化标准体系,健全动态增长机制,强化困难帮扶,用真情服务换取真心相托。积极为退役军人做实事做好事,健全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机制,激励退役军人成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坚持以更好的行动自觉做好拥政爱民工作。驻锡部队要以更加有力的实际行动践行宗旨、服务人民。当好改革发展的捍卫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和平时期军队和军人践行宗旨的主战场。要更加坚定自觉地加强力量建设,提高遂行抗洪抢险、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当好生态文明的促进者。树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抓好军营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营造军营优良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建设美丽宜居家园,组织官兵植树造林,支持“绿色无锡”建设,参与地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共建“美丽乡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当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打造无锡精神中的军事文化元素底色,不断增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中的拥军动力与热情。学雷锋、做好事,树立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五)坚持以更实的措施办法促进军地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优势。我市在高技术船舶、集成电路、两机专项、智能制造、新材料、物联网等重点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抓住重点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统筹用力、创新机制聚强合力,切实找准军地协同发展与我市现代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任务结合点,持续推动重点领域军地协同发展。坚持需求引领。在做好“十三五”规划总结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规划,加快制定“十四五”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围绕军地发展实际需要、军地科技创新需要、军地人才发展需要,引导产业集聚,强化项目支撑,推进协同创新,做强重点企业。强化服务功能。培育一批军地协同发展合作平台、特色园区和示范企业,努力走出军地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无锡路径”。充分发挥服务平台功能,助推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引进优质项目。聚焦目标任务,细化落实方案,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考核,推动军地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我市双拥工作的重大成果和特色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