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梦佳
受疫情冲击影响账面资金不足,四处求借无果却在银行获得了鼎力支持,这是今年很多小微企业的真实经历。扩流入、拓首贷、助脱困,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的主力量、主渠道,银行在特殊时期给予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多项暖心支持。与往年相比,这些曾经“弱势”的市场主体获得了格外充沛的金融“甘霖”的浇灌。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无锡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02.77亿元,较年初新增399.25亿元,增速39.78%;贷款户数约9.54万户,较年初新增2.88万户。
支持政策接连落地
鼎力支持小微渡难关
用政策补足小微企业信贷“短板”,今年我市下足了力气。早在疫情初期,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就发布了“金融10条”,后续还推出复工复产责任险、修订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评价办法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并重点关注普惠方面的信贷支持。
随后,多项针对性的政策陆续出炉,并快速兑现。31亿元央行复工复产专用再贷款已全部发放,共惠及全市涉农、小微等市场主体1027户,平均利率4.43%。“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方面,前三季度全市银行共为企业办理延期本金12555笔、592.68亿元,延期利息3654笔、0.74亿元。通过无锡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为期6个月的“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线上审批效率,帮助2655户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获得授信92.56亿元。平台配套的政策产品“普惠贷”,实现放款41.9亿元,惠及企业1487户,其中一半以上为首贷。多管齐下之后,今年我市普惠贷款增速明显提高。
“力求‘快、增、降、优’,我市金融机构今年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以金融之力,力撑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中突破弱点难点
首贷企业新增3000余户
“没想到我们这种成立2年的小公司也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太感谢了!”锡山某木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感叹。不少小微企业发现,今年获得贷款似乎“门槛”降低了,效率也提高了。有不少像该公司一样成立时间不长、资信较弱或者从未获得过贷款的企业,得到了银行的“优待”。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采取了风补产品增信、政策资金倾斜、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属金融顾问等多种方式,集中突破以往小微信贷中的弱点、难点。
譬如,以往只拥有无形资产的文化影视企业,难获传统信贷支持,但无锡贵映金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今年通过“普惠贷”获得了200万元准信用贷款。“普惠贷”以我市信保基金为企业增信,弥补了小微企业轻资产、无抵押的资信弱点。锡山某木业公司今年获得成立以来的首笔90万元贷款,而这笔贷款是在人民银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资金的支持下获得的,其中四成资金由人民银行政策资金提供。一家专注于电解机能水技术的太湖人才计划企业,则是在“金融顾问伴成长计划”推行过程中,获得的100万元首贷支持。该计划目前已指导全辖38家中资商业银行共确定金融顾问1070名,主动对接无贷款记录的小微企业,免费提供金融顾问服务。
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累计新拓小微企业“首贷户”3133户,投放贷款145.89亿元,取得初步成效。
帮助困难企业减负
银行主动让利超1亿元
小微企业“弱”在资金链条,信贷延期计划帮助不少企业减了负。“疫情对我们这种小微企业影响很大,上半年公司压款多、回款慢,资金压力很大。6月份的时候有笔400万元的贷款要到期,幸好江阴农商行帮我们做了展期,现在终于缓过气来。”此前,江阴申港一家从事PVB中间膜生产、销售的企业负责人夏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企业现金流紧张,如果按时还贷,要么接单能力受影响,要么就要增加“过桥”成本,对那时的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特殊时期,银行的帮扶举措暖了这家企业的心。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在政策引导下,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让利举措。例如,我市信保基金项下包括“普惠贷”在内的政策金融产品,在原有利率基础上均下浮10%。国有融资担保机构费率下调20%以上,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费率不超过1%。
据悉,前三季度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88%。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1.37亿元,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附加费率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