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志英
抛砖引玉
“趣味数学”的开展
巧移火柴棒、趣拼七巧板、速算24点、玩转数独……这一连串的数学游戏是否也勾起了你满满的回忆?
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开展了第一届数学文化周活动,学校围绕“快乐数学,智慧起航”主题设置了“玩,研,学,创”四步任务链。“玩”转数学,数学游戏易于上手却难于精通,在成为火柴侠、七巧侠、速算侠、数独侠的道路上,妙趣与挑战同在。“研”精究微,学生们遍览资料,梳理、甄选、研习数学家小故事、24点由来、数独技巧等相关数理知识,存疑与求解并行。“学”问思辨,经过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数学文化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个体核心素养,坚持与收获共存。“创”意工坊,一至六年级学生把创意融入作品,通过童趣数字画、创意几何图、故事分享会等形式加以展示成果,想像与思维相伴。持续一周的数学文化周活动,将学习兴趣与数学思维这两块“敲门砖”引入学校与学生的视野,蕴含的核心素养也真实有效地落地生长。
整体构建
“链接学习”的开发
持续一周的数学周活动其实是学校“链接学习”课程的精彩一环。学校以国家课程为“标准”,聚焦课程外延的探索,建构“链接学习”课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在数学领域内与教师们一起精心设计具有典型意义的课程项目,开展了“项目课程”与“思维训练课程”。
针对低学段学生,学校主要实施“项目课程”,开发了“珠心算”课程,走班上课,训练孩子的手脑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潜能,在帮助孩子建立脑映像的同时,修炼孩子的深度思维素养。中高学段的学生总体发展较平稳,对富有思辨性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针对中高段学生的特点,学校主要实施“思维训练课程”,在每日一题的同时另外安排每周一课,利用每节数学课的最后5分钟以及数学自修课加以思维训练。
学校基于国家课程,以“项目课程”作为落脚点,以“思维训练课程”为生长点,充分关注数学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适当选择,适时衔接,实现更为自然的教育“链接”。
适性教学
“核心素养”的落地
博观而约取,学校各项活动与课程都概括性地指向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转化为教育教学可运用的具体要求,进而贯彻到各个学段,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承接国家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学校通过融合重组、增补创新,对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整体构建,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课程群的融合与创生》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基于“融创”这一核心要素,使分割、分立、分散的课程内容,进行并列的、关联的、融合的统筹与整合,从而构建三大类课程群,即“快乐求知课程群”“心路历程课程群”“文化浸润课程群”,包括数学文化周在内的“链接学习”课程正是“快乐求知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类课程群三足鼎立,促进学科间的互补平衡,最终在核心素养处形成培养合力。
一脉相传
“雅慧教育”的生长
厚积而薄发,“融——创”课程群的构建承接于我校的办学理念,即“雅慧教育——做最精彩的自己”,以此理念为价值引领,学校构建了完善的校本课程群体系,探索出各类课程群的实施路径,形成了高品质的研究共同体,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生态。“雅慧教育”办学理念是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通过真诚的服务,智慧的教育,使校园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乐土。“雅慧教育”提出“做自己、精彩做自己、做最精彩的自己”三级体系,涵养雅慧教师,培养雅慧学生,润养雅慧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润养丰硕的办学成果,核心素养校本化并转化为课程内核,促进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改变,学生核心素养明显提升,在各类比赛中屡夺桂冠。
学校将继续探索教学转型之路,以开创进取的态度在素养目标的纵深处静待花开。
(作者系育英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