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希近阶段上幼儿园情绪不佳,叫她参加活动时,她不是摆手表示不愿意,就是退缩到人群后面;遇到不会做的事情要么直接求助老师,要么就抽抽搭搭哭着表示“不会”。
老师很着急,约来希希的妈妈聊一聊原因,希希妈妈听老师陈述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后非常着急,语气急迫地向老师倾诉:“我大概属于‘强势妈妈’,是一个急性子,做事情干净利落,看到孩子有不会做的事就非常着急,知道不能直接去帮她,所以就不停催促。遇到孩子磨蹭时,我的内心就非常煎熬。让她去刷牙,她在洗脸池边先玩一会儿;让她吃饭,她就先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总之,孩子的这些行为就好像导火线一样触怒我的神经。我试过一次一次地对自己说,她只是个孩子,这就是孩子会做的事情。然而又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她,接着既后悔又懊恼,反复几次之后,我对自己也很生气。”
【应对方略】
一、自我反思,告别完美主义
“强势妈妈” 中,许多人事业上有所建树、料理家庭的能力也强。自己能干,也要求孩子能干;自己成功,要求孩子决不能失败。然而,对孩子过高的标准、太严的要求使孩子力所不及,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一味地挑剔指责,毁掉了孩子的自尊自信。
有些自身并不完美、在社会上并不成功的妈妈,也会在家中呈现强势。她们把培养子女当成了弥补遗憾、自我实现的途径,子女成功就是她们的成功,子女失败就是她们的失败。这同样形成高压,压得孩子的心理往畸形发展。
不论事业成功程度如何,不管自身能力怎样,妈妈都要调整心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调到适当水平,把自己的情绪调到正常状态,把在家的言行改善为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对孩子及全体家人宽容些、体谅些、耐心些,允许孩子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及个性特征,用自己的速度慢慢成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
二、自我调控,保持积极心境
“强势妈”的气质类型大多是兴奋型或活泼型,容易激动或冲动,发现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会心情郁闷、烦躁、生气甚至发飙。其实情绪是可以控制和转换的,当觉得自己情绪欠佳,看孩子做事不顺眼时,可以把孩子交给家人照看,暂时远离孩子,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要想到身为母亲,不要和孩子斗气,不能粗暴打骂,不应情绪失控。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心情好转后再回去和孩子沟通。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情绪不好,他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希望孩子可以改正错误缺点。
平和的心态、恰当的言行能提升妈妈自身的修养和形象,并得以享受帮助孩子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三、放低身段,做子女的好朋友
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不管孩子有多小,妈妈要和他站在同一个水平线,和孩子多交流,多听听他的想法。学着凡事和子女有商有量,先听听孩子的见解,如果合理,就尊重孩子的想法,反之则适当给予建议与引导,而非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指示执行。
降低自己的“高度”,更换自己的角色。试着扮演孩子的“同龄人”,成为他的玩伴,和他一起嬉闹,静下心来听他说最感兴趣的事;也可以扮演一个“弱者”,向孩子求助:“我不会呀!这该怎么做呀?你帮帮我吧!”通过这种示弱而非示强的方式,主动要求孩子安慰、帮助,让孩子觉得妈妈需要我,自己很重要,学着照顾妈妈,从而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
四、夫妻共育,发挥父亲的作用
很多“强势妈”是家庭的主心骨、当家人,凡事都是她说了算,所以在这个家庭中的父亲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强势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关爱,进行了过多的干预,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亲,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或可有可无的。因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认同和模仿的对象。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父亲角色被忽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只有夫妻双方都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共同关心子女教育,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择。比如孩子上什么培训班,就应夫妻一起商量,决策过程中不应忽视父亲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关键词幼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