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惠山古镇景区,无锡人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是从小玩到大。因为文物古迹众多,它一向有着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关于这里,我们有太多的回忆,爬惠山,逛菊展,在锡惠公园春游,在寄畅园里赏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惠山记忆。今年年初,惠山古镇景区正式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未来,惠山古镇景区还会有哪些新提升呢?
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主任金石声,请他来谈谈惠山古镇景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露天历史博物馆”名不虚传
如今的惠山古镇景区由原锡惠公园(锡惠风景名胜区)和惠山历史文化街区合并而成,从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山林保护区四个游览区。景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域为109公顷。
锡惠公园1952年筹建,最早叫锡山公园,1959年定名为锡惠公园。1982年,锡惠景区列入国家审定公布的太湖风景名胜区之中,成为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1995年,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管理处成立。
如今的惠山古镇景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4个点)、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无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还有一批文物控制保护单位。无锡“露天历史博物馆”果然名不虚传。
锡惠公园和无锡市民的关联度一向很强:锡惠公园的建造、映山湖的开挖、惠山的植树造林,无锡市民都曾广泛参与。每天一早,数以万计的无锡市民到锡惠公园晨练一直是我们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锡惠公园如此受到市民青睐?除了离市中心近、交通方便外,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景点也是重要因素,当然,核心因素还是景区的文化:这一带浸润着最具无锡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惠山泥人、惠山祠堂群、二泉映月早已成为无锡的城市名片。
■ 文物保护建设意义重大
金石声在锡惠景区工作了38年,也曾长期居住在这个区域。他参与了20多年来锡惠景区的所有文物修复工作。在他看来,文物修复可以引发老百姓的关注,带动学术研究,也唤醒了市民对于城市文化的自豪感,意义重大。
1998年修复华孝子祠、1999年修复寄畅园东南部,拉开了锡惠景区最近20年来的文物保护建设的序幕。2008年正式修复历史街区则是景区文物保护建设的一个高潮。
惠山祠堂群是惠山古镇的核心景区之一,从古代到近代,这片水土上的众多先贤都被无锡的百姓铭记,用一座座祠堂来祭祀先人,教化后人。无数先贤的事迹都在惠山古镇的祠堂里得到铭记,忠孝仁义廉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一个个祠堂匾额与松柏间被人们传颂,家国情深深地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惠山古镇范围内,已发现一百多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惠山古镇被国家文物局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惠山古镇加入“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
■ 恢复“烧香浜”,重现当年游船云集的盛景
为还原历史旧貌,惠山古镇历史上的重要景观“烧香浜”将恢复,目前,“烧香浜”所在地的下河塘等小区已完成拆迁。
历史上,游船云集的“烧香浜”曾是惠山古镇著名一景,与直通京杭大运河的惠山浜相连。惠山浜至宝善桥寺塘泾,有一条小河,前窄后宽,再入内水面宽阔呈湖泊状,就是“烧香浜”。据考证,元末明初,就有“烧香浜”了,金石声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的“烧香浜”和映山湖差不多大小,锡山龙光塔倒影在湖面上,美不胜收。上世纪50年代起,惠山浜河中的游船逐渐减少,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烧香浜”水面被填平。
据了解,“烧香浜”恢复后,将与古镇风貌区的河道沟通,也将成为惠山游船的停泊处,重现当年游船云集的盛景,成为惠山古镇景区的新亮点。
无锡是著名的山水城市,山在城中、城在湖边是无锡的特色,随着惠山古镇景区的修复以及惠山森林公园的“显山透绿”,风光旖旎、文化深厚、空气清新的惠山周边区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将成为无锡市民“宜居、宜游、宜养”的好去处。
(孙暐 文/金石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