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这个社区的文化工作室 为何聚集那么多大咖?

  “这样的形式非常时髦,打开了我们文艺工作者和城市居民链接的新通道。”被市文发集团艺术副总监王醒描述为“时髦”的新形式,是上周刚刚成立的“梁溪区文化活动中心迎龙桥街道艺术指导工作室”。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却聚集了国家一级美术大师刘铁平,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派”传人顾国英,实力派歌唱家石莉娟,锡剧院副院长、锡剧“梅派”传人蔡瑜,文史学者过耀华、汤可可、陈东、顾必成,锡剧院著名老生演员潘华,还有年轻的艺术家王醒、王子瑜、张娅姝、马绍闯、王伟坪、方侠、蔡慧、商奇、曹瑞音等等,涉及演唱、书画、舞蹈、锡剧、滑稽剧等多个艺术门类。

  在锡城,老百姓对审美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优质的文化内容如何在群众中更好地生根发芽,一直是文化在城市能够生长的关键节点。“十三五”期间,我市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81个,实现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文化灯塔”,如何照亮人们的精神家园?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将成为纽带。迎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晓红告诉记者,这个工作室将在传承者和爱好者之间搭建桥梁,进一步汇聚群众力量,弘扬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相生相长。梁溪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石莉娟是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她说,一开始发现很多文艺工作者是迎龙桥街道西水东社区的居民,就想着把他们集结起来,为社区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后来发现参与进来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到更基层的地方扎根。专业机构搭建桥梁,为公共文化的品质提升做一些机制探索。这是我们的初衷。”梁溪区文联主席赵怀忠则表示,文联的艺术家们也会将基层工作室作为创新实践的站点,并逐步建设成群众文艺发展的高地。

  这种机制探索,并不是简单输出,而是通过植入更合适的本地内容和更专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社区艺术的自我管理,最终激发这些社区文化艺术的自我造血和自我生长能力。“社区有很多的演出团体,艺术家们会定期来做指导,给出排练意见,参与剧本创作。”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后这个工作室会搭建一个艺术家们与社区文艺爱好者以及居民们沟通交流的平台。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专家看来,艺术对于社区文化的建设作用,一方面是引领性,一方面是激发性。青年滑稽剧演员王伟坪告诉记者,社区原创内容带来源源不绝的灵感,很多的段子,只有在百姓的真实生活中找题材找突破才能引起共鸣,包袱才能抖得响。

  如何让社区的艺术工作室长效运行?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家和艺术家的实践,在进入社区的过程中慢慢让居民参与,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艺术活动,再发展到与专家、艺术家合作,艺术社区的新模式可以在梁溪区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真正实现艺术与居民的相互渗透。(哲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