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保健周刊

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

生活处处有“诗与远方”

  韩玲 文 / 宗晓东 摄

  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公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我市梁溪区正式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我市尝试从“景点游”迈向“全域游”,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旅游和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梁溪区所打造的“旅游业突破,引领多产业融合”的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市推进“全域游”的新样板。

  融合发展

  “多产业+旅游”齐头并进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更好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融合产业、融合要素,梁溪区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打造正在形成观光旅游产品与多业态产品齐头并进的格局。

  “元旦假期三天,就住在运河边,冲着挚舍这个民宿品牌来的,发现步步是景,处处有趣。”家住常州的游客小秦告诉记者,来之前就做好了攻略,一天去了惠山古镇游了运河,另一天睡到自然醒在健康路的网红咖啡馆打卡,第三天则是去博物院看了剪纸展,逛了几个网红书店,收获最大的还是在南长街上买到不少心仪的文创产品。

  以“旅游+”“+旅游”理念,梁溪区推动旅游与文化、商贸、体育、康养、工业等产业融合,打破传统旅游边界,延展旅游产业链条,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通过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旅游产业新业态,重点打造了北仓门、蓉运壹号及N1955三大产业园区,改变游客的旅游方式,推动旅游发展向集约型转变。除此之外,“社区+旅游”“街区+旅游”等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正在无锡“生长”,通过多效利用社区资源,旅游化改造西水东商业街,发展“商贸+旅游”,整治提升崇安百巷,规划发展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深化。

  旅游富民

  构建“身边的远方”

  蔡钰在其商业评论里曾说过,“人民群众并不是真的向往远方,向往的只是远方特有的诗意。”全域旅游正是在实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跨越,更是在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近在咫尺的诗意空间。

  市民王先生说,每周他都会找一天空闲,和老伴一起,坐着旅游巴士游上一圈,“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每周都会有新体验,关键是只要2元,就能环运河玩一圈。”“交通+旅游”,以旅游公共交通为基础,梁溪区充分借助无锡中央车站的集散功能,构建无缝衔接环城系统,开通了旅游观光巴士、旅游专线公交,完善内部交通,健全“快旅慢游”,智慧化环古运河慢行系统现已全面环通。

  全域旅游打造的,不只是一个能留住游客的目的地,更是一个区域内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宜居地。大家惊喜地发现,无锡的老城区正在系统性地变美。河水更清了,在背街小巷转角处就能发现鲜花繁盛的“小确幸”,出门散个步也许就会遇见文艺范。不仅如此,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实现富民,居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加。梁溪区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推动景区街区改造提升,鼓励景区带户,支持原住民就业创业,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利用街区、景区房屋开店铺、开民宿,实现居民增收、推动就业发展,构建完善的主客联动共享机制。

  深度挖掘

  打造特色产品

  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看来,要实现从“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跨越,必须在丰富和创新旅游产品上下更大功夫,尤其是注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品,创造具有唯一性的独特体验项目。

  那么如何打造特色产品呢?梁溪区的答案是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互动性强的文化场景和旅游体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推动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景点,古运河沿线每周实景演出的《运河诗画》、东林书院内的文旅体验活动、小娄巷内将打造的《小巷有戏》演出,都是能实现“白天观景、晚上看戏”的沉浸式文旅产品。而锡钢浜游客集散中心也已动工,将涵盖商务办公、运河旅游、文化娱乐、购物休闲、城市社交等多重城市功能,实现水陆双线无缝对接。

  梁溪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吴树告诉记者,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众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题研究》,制定《无锡历史城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等,通过不断增加对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保护力量,寻找其独特个性和价值。精心打造“百巷梁溪”工程,对老城区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微更新”激活重点片区,让老巷子旧貌换新颜,让巷子文化彰显独特文化底蕴,让古老城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

  不仅如此,踏着数字经济的脉搏,区域范围的智慧旅游正全面升级。无锡首个智慧停车场在太湖广场正式启用、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智慧停车场全面建成。近两年完成了305座公厕的改造,其中44座为智慧公厕,南禅寺景区建成智慧公厕标杆项目。全域旅游数据中心二期升级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不断完善的数字化服务为未来数字旅游的发展“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