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自宏
“十三五”以来,无锡市文化旅游业平稳发展,已形成较好的起势,但存在文化产业有短板、旅游市场后劲乏力的问题。文化旅游业是消费驱动型现代服务业。从国家、省及国内部分城市出台的系列政策看,“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相关工作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再限于从发展产业的角度组织实施,而是从释放内需动力、乡村振兴、保障民生和区域发展的城市发展“大视野”开展战略布局。在当前外需进一步萎缩的情况下,如何增强消费动力,做大文化旅游消费变量,是无锡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创新供给激发消费潜力
推进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营造“敢创新、能创新、多创新”的氛围,形成“内生、有效、强劲”的文旅消费动力。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满足美好生活愿景下的个性化、体验化市场需求,通过创作、创业孵化的途径,深挖文旅契合点,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形成示范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城镇、重点村落的产品结构。
一是提升培育太湖山水休闲度假产品。以“太湖山水、灵山胜境”为核心旅游景观,依托鼋头渚、马山、蠡湖等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拓展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体现国际时尚的休闲度假设施,构建具有无锡特色的环太湖旅游发展带,打造世界级的山水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二是丰富优化“江南盛地”特色产品。主要是禅佛吉祥地——禅佛文化旅游产品,吴韵发源地——吴文化旅游产品,运河绝版地——风情运河旅游产品,影视新高地——影视文化旅游产品,乡野回归地——乡村田园旅游产品,工商业发祥地——工商业旅游产品。三是推出夜游产品。依托无锡太湖、运河、长江三大水域资源和景区、街区、民宿等载体,实施景观亮化美化工程,丰富夜游项目,举办节庆表演活动,以夜景夜市带动夜秀、夜食、夜宿,加快形成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文化等多业态深度融合
旅游是强带动、无边界产业,与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催生许多新业态,拓展了旅游的产业边界,呈现出越开放、越包容、越发展的势头。我市在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国内城市中较早成立了市文旅发展集团,且先于政府机构职能改革;拈花湾小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鼋头渚樱花谷等景点是融合发展相当成功的案例。“十四五”期间,我市应该在多业态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渗透融合。突破传统的自发性融合模式,促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对接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与精神需求,引导文化场馆、文创园、演艺、影视、古街、名人故居等向旅游功能的延伸,丰富旅游业内涵。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多元化叠加。顺应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科技、体育、医疗、康养等业态叠加的趋势,形成我市旅游综合经济产业体系,特别是旅游+农业的美丽乡村游、旅游+健康的康养游、旅游+体育的体育健身游等。创造性发展无锡工业旅游,免费开放历史厂房、乡镇工业展馆和具备条件的现代化生产线,增加游客对无锡民族工商文化、“四千四万”精神的感知,有助于学生群体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快文旅业态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是推动旅游+文化等业态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途径。加快文旅产业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旅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扩大 5G网络景区覆盖面;整合归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数据资源,依托无锡城市大数据中心,建立文化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筹建文旅大数据决策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动态优化“灵锡”“无锡游礼”等APP服务功能,提供全过程精细化服务。引导文旅企业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基于高清、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消费内容;丰富数字电影、数字阅读、网络动漫、网络表演、数字艺术展等数字内容智能家庭文旅产品。以优质品质服务为王,推广利用短视频、线上直播宣传等形式开展线上旅游营销宣传,持续加大门票优惠力度和服务,推介无锡知名景点、品牌产品、人文历史,展现无锡全域旅游新形象,激发消费意愿。搭建文旅消费智慧场景,发展“非接触式”服务。组织一批景区、酒店、场馆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自助实现购票、停车、导览、购物消费需求,让场景更“聪明”,消费更便利。
(作者系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