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老百姓最关切、最在意。2020年,着眼于补短板惠民生,无锡在这一领域努力破解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站在新起点上,大家又有哪些期待?让我们听听省两会上的无锡教育之声。
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工作机制
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其中新增80家普惠托育机构被纳入2021年52件民生实事之一。省政协委员、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潘望洁代表民进江苏省委,提交了《关于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工作机制的建议》,针对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内容无标准、监管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潘望洁介绍,全面二孩政策下,社会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大。尽管江苏省在2020年2月出台了《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托育供需矛盾依旧较为突出,存在部分幼托机构服务内容无标准、相关部门监管扯皮甚至缺位等问题。
潘望洁告诉记者,“目前江苏幼托机构有多种形式,有家庭托管,有社会举办的一些早教中心等等,这样一些机构在硬件设施方面,不是特别完善,特别是涉及孩子安全问题的,消防安全、设施的安全性等等这些方面,还存在不少隐患。”
潘望洁认为,政府要加强对幼托机构的监督,构建日常化、全覆盖的动态监管机制,主管部门运用信用体系、质量评价等监管方式,建立红黄牌制度。
针对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潘望洁建议,可以为增加托育服务的公办幼儿园,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现在公办幼儿园资源是有限的,在公办幼儿园办托班比较少,我们想如果能进一步加大对幼教资源的投入,使公办园能有力量举办托班,这也是对托育服务很好的补充和提升。”
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家庭教育是综合育人的重要内容,家校共育又是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今年省两会时,教育界代表委员围绕家校共育这个主题畅所欲言,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参与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通过家校合力,实现江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沈茂德认为,家庭教育在中小学幼儿园等不同阶段,所发挥的功能也不一样,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适时改变,“可能幼儿园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习惯培养,比如说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引导孩子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小学和初中阶段可能是性格形成的阶段。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有了梦想、责任感、爱国主义等价值观的教育,所以详细规定在不同学段的工作指导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会上,结合3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围绕如何进行适当的教育惩戒,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展开讨论。教育部曾委托中国教科院开展全国家长问卷调查,收到12万份以上有效问卷,赞同国家出台教育惩戒相关政策法律的家长达84.13%。尽管教育惩戒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但不少老师依然顾虑重重。今年3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定了教师可实施惩戒的六类情形,严禁体罚、变相体罚、辱骂,不能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
沈茂德认为,教师的倾听、交流、引导工作,应该做在实施教育惩戒之前,“教育惩戒它的目的还是要帮助、指导孩子发展,教育惩戒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而是一种对孩子过失行为,或者不当行为的矫正。”
近期,教育部等八部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沈茂德建议,在具体落实中,要聚焦学校“干扰太多”的问题。目前在具体的管理和实践中,学校面临着许多“干扰”:一是各部门日常的各种检查考核太多;二是很多部门的专题教育纷纷走进校园;三是教育部门的课题评选、项目评比等比较多。这些活动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让教师的心态变得浮躁。“要让学校恢复它本来的样子”,沈茂德表示,“让学校‘安静’一点,让学校的教职工‘专注’一点。”让教师能更多地走近学生,才能对提高学生素质起到更大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沈茂德也十分关注人才建设。“什么叫‘人才高地’?‘人才高地’就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沈茂德表示,要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到江苏、回到无锡,在吸引人才方面还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建立更完善的机制。(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