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太湖周刊

年,在一起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从城市到乡村,人们置办年货,挑选新装,张灯结彩,年味渐浓,整个无锡城喜迎新年。时代在发展,过年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但饱含幸福、寓意团圆美好的传统年俗延续至今。

  今年,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置办年货年礼、吃团圆饭、全家出游等过年习俗更具地方特色。趁着春节假期,人们不妨赏尽无锡当季美景:梅园赏梅、古镇老街品民俗、太湖边上拍红嘴鸥……遍尝无锡时令美食:甘露青鱼来一条,团子年糕不可少,再“复原”一桌五簋酒,过个无锡传统年。

  不管身在何处,年,让我们在一起,让我们与城市在一起。

  年货

  文气十足 地方味浓

  经过几天的直播购物蹲守,娜娜终于把年货备齐了。看着一箱箱年货送上门,她觉得自己的心也在被一点点填满。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过年前,只要到红红火火的街上逛一圈,把年货清单一一兑现,就只剩下了团圆的期盼。很多人对过年的回忆,深深沉浸在置办年货的忙碌之中。三凤桥、穆桂英、真正老陆稿荐等无锡老字号门店内外,排队长龙一等就是几小时的场景至今还在。虽然现在的购物方式多了很多,但人们对于置办年货的满心期待没有变。辛苦了一年,年货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犒赏。

  国潮兴起,传统文化频繁出现在生活场景中,时下的年货,也越发显得文气十足。数据显示,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多款文化年货被消费者追捧,春联、门神、福字、红包、台历、贴纸……既装扮新年,又能日常使用,饱含我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许。故宫文创旗舰店的《万福迎祥贺岁套装》《事事如意挂画》等产品上线后很快售罄。国家图书馆文创“食来运转”新春礼盒,灵感来源于馆藏的珍贵古籍《食物本草》,记录了上千种食物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用于年货设计呈现当下生活理念。

  “刚在敦煌博物院的直播间里秒杀了《春晖礼》和《乐礼》,还想买一套祈福风铃寄给在外地上学,今年不回家的妹妹。”娜娜前几年便开始关注文创年礼,今年的很多设计更是让她爱不释手。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表示,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符号,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各年龄层用户尤其是年轻人中得以传承,“而年文化本来就是最具历史底蕴的文化传统,年货、年礼最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

  锡城文创设计师小寻介绍,去年11月开始,他们公司就陆续接到不少订单,大多是为员工定制的文创年货,实用、特色、有新意是主要诉求。“在笔记本、笔、U盘上做设计已经很普遍了,年画系列、复古照片墙,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特别多。”小寻说,当下的年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等初级模式,而是变得有趣又有个性。“我们把无锡的太湖风光、锡山龙光塔、古运河南长街等无锡元素植入设计中,让过年不能回无锡的游子获得精神慰藉。” 小寻透露,他们接到的年礼订单中,许多客户都希望融入无锡元素,传递浓浓的思念。

  年菜

  多有讲究 其乐融融

  味觉大概是人类记忆力最持久的感官之一,是相思之本,牵挂之系。而这也是无锡人的年夜饭为何大多会选本帮菜的原因。如果说冬天是吃食的“大聚会”,那么年菜则是美食的“狂欢节”。“无锡人的年菜有基本的程式,叫‘五簋酒’。”无锡餐饮文化学者都大明介绍,簋即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五簋酒以五个大菜为主,是江南宴席的最基本范式,年夜饭也不例外,即四冷碟、四小炒、五大菜、两个汤,五大菜要精选食材,可以是老烧鱼、红烧蹄髈、清蒸鸡、八宝饭、全家福(金玉满堂),由鱼、肉、禽、什锦、甜菜五大类组成,每类可多样变化,比如猪肉类可以做红烧蹄髈、糟扣肉、猪爪炖黄豆、酱炙排骨等。

  事实上,每家根据各自情况,年菜可丰俭自便,组合较为随意,讲究一些的还要加四干果、四湿果作为开胃点心,餐中配干湿点心,最后是主食、水果,其中,八宝饭不可少。都大明还提到了暖锅的重要性。无锡人的年菜中,桌子中央的位置一定会留给暖锅。一家人以暖锅为中心,一边烘手聊天,一边将蛋卷鲜、虾、鱼圆、冬笋和素菜杂投于中,各种鲜味汇聚在一起,越烧越鲜,且营养丰富,热气腾腾中,烘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年场面。

  凡是美景处必有美食。而无锡风味独步美食江湖得益于无锡优越的地理人文,这里几乎囊括了水乡和丘陵食料之精华。丰裕的水产、果蔬、禽畜及山野土特产一年四季轮番上市,与香糟、虾子等特色调料相得益彰,孕育了舌尖上妙不可言的无锡味道。“无锡人的年菜中,素菜有三到四个不会少。”都大明口中的过年必备素菜是水芹菜、慈姑、萝卜和菠菜。地产水芹菜蕴含着做事勤恳、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清清白白等美好寓意。慈姑是无锡人过年常买的菜,蕴含着慈爱的家风。萝卜低调、平凡,也是过年用得最多的菜,都大明推荐宜兴洋溪萝卜,口感极好,做冷菜、热菜皆可。脆嫩的菠菜则是青春活力的象征。

  冬天的小塘菜、塌棵菜,大浮拖山的柑橘、菠络子粉皮,青鱼、鳙鱼(又叫花鲢)、鳊鱼……在都大明看来,冬季也是乡愁最浓的季节,他口中的这些冬令食物能否勾起你的乡愁?“在无锡,年初一一定要吃小圆子,从小年夜、大年夜开始,吃是有节奏的,年夜饭上,还要准备甘蔗、荸荠、花生果、年糕、金橘、南瓜子等等,都有寓意,一直到年初十,年菜吃得差不多了,该清清肠胃了。”听了都大明的一席话,让我们对新年生出了更多期待。人们吃的是食物,咀嚼的却是满满的乡愁。

  年俗

  习俗在变 年景不变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当除夕夜子时一过,新年的一系列节俗活动就此揭幕。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的习俗各异。江大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介绍,在无锡的传统里,年初一这天,人们早餐多吃糕丝粉圆,取“高升团圆”之意,中午食面,取其长寿之意,如果是吃饭,则不新烧而吃过年前剩下的,取其“有余”之意。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新年第一天的一言一行,会对一年产生影响,所以,年初一这天的禁忌也多,比如“禁扫地、乞火、汲水及用针剪”。不扫地泼水是为了“聚财”;不汲井水是因为民间流传此日为井龙王的歇息日;不借火、不动针剪是因为这些物件使用不当会有一定破坏作用,怕败事、不吉。

  年初二,在江南不少地方,称这天为“米娘娘生日”,各家开始烧火煮饭,这也是一年中煮饭的第一天。年初三,称作“小年朝”,在无锡,新女婿一般在这天上门拜见岳父、岳母。年初五,古代又称“破五”,“欲有所作为,必过此五日始行之”。像扫地、打水、动刀剪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不可能永远“禁”下去,所以年初几天的不少禁忌多从大年初五开始被打破。在吴地,俗传年初五又是财神(路头神)生日,各家要祭财神,商家也会于这天开市。

  不管古今,春节都既是一个祭先祖、庆丰收、贺新春的节日,又是一个社交游乐的节日。历经漫长而复杂的时空演变,春节及其传统年俗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中。如今每到过年,常有人说“年味变淡了”,最后的矛头往往指向民俗的式微。民俗诞生于一定的时期、环境和地域,是人们流传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有学者指出,民俗不仅传承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随着时移世易,技术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作为民俗核心的年俗不可能一成不变。今天的年俗,少了繁琐、迷信和形式化,更加简洁、明快,追求有意味。

  时代在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哪里过年变得不那么重要,过得惬意舒坦成了主要诉求。“前几年是短信拜年,后来是微信拜年,今年过年回不去,我打算给爷爷奶奶视频拜年。”“新无锡人”小林说。前不久,阳山前寺舍的村民酿米酒、打年糕、包团子的场景出现在了央视寻找年味的节目里。不管是回老家过年,还是在居住地品尝年味,都应得到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年俗在更新,但传统年俗的精华部分流传下来,人们祈盼过年的心情和喜庆团圆的年景不会变。

  年游

  打卡锡城 云游风尚

  南长街古运河畔,水上暖房“星空秘境”正加紧安装。预订成功的游客可以“躺”在河面,透过玻璃房仰望星空,浮想联翩。伴随着四周炫目的声光电全息投影,为本就绚丽多姿的古运河夜景增添了浪漫的景致和新的看点。今夜“梁”宵——无锡夜市一条街暖冬行动全面启动:大树披上金色灯带,花径连廊璀璨芬芳,阳光暖房意趣无限,一个个可爱的甜品车里冒出香甜的热气……南长街为人们编织着一个冬日里的暖梦。

  惠山古镇、小娄巷、鼋头渚、梅园、蠡园……锡城景区与南长街一样,都已装扮一新,等着“就地过年”的游客们。九龙湾花彩小镇的各色鲜花已经上架:蝴蝶兰、非洲菊、康乃馨、勿忘我、情人草、水仙、相思梅、一品红、金鱼草、天堂鸟……无锡不少景区为留锡外地员工推出了免费游园活动。“来无锡两年了,平时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根本没时间出去玩。这个春节假期我要好好看看无锡。”小郭的老家在新疆,留锡过年的她已经排满了5天的景区打卡计划,从荡口、清名桥、惠山古镇到灵山、拈花湾,准备来一次就地深度游。

  疫情影响下,云游成为新风尚。旅游达人小鹿为自己预约了春节期间的三场云游直播。她告诉记者,从“五一”假期开始,每个假期,她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在家边聚会边云游,在手机上尽览美景。从一开始的短视频,到现在的慢直播、VR游等技术手段的加入,云游变得越来越生动和有意思。“今年的旅游计划是云南大理和江西景德镇,正巧发现都有云游观景的直播提供,就和好朋友们约一场活动,足不出户也可以日行千里。”

  电影春节档一向备受期待。无锡市电影放映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积蓄了一年缺量的中国电影票房,或将在新春假日迎来高峰。《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侍神令》《刺杀小说家》等新片都已进入预售阶段,“年初一某些场次的购票率已高达六成。”看电影,逛博物馆、美术馆,或将成为“就地过年”的重要文娱方式。“春节期间我们准备了年俗市集,还有艺术展和陈设,欢迎人们来聚会、休闲。”运河外滩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假期,园区的客流会有明显增加,期待今年在文艺活动的促动下,园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可以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