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去年我市“三农”加快改革步伐,入列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借力科技,逐梦沃野绘新景

  □本报记者 朱雪霞

  不惧突如其来的疫情,直面更高的生态文明和城市建设要求,去年我市“三农”迸发强劲活力:粮食面积扭转多年下降趋势,大批村庄展现干净、整洁、有序新貌并实施长效管理,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1……近日,我市由此入列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活力源于政府有形之手的强力推动!去年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专题研究就达16次;全市仅农村人居环境投入就超100亿元,41个市级重大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53.19亿元。这使我市以更坚实的步伐奔跑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

  加大科技投入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在惠山区惠科家庭农场,去年借力合作社的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高效农机,500亩水稻的耕、种、收只需3个人,亩均收入较原先卖稻时增加三四百元。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更多高效农机装备、先进农业技术进入田间地头!去年我市针对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色果品、名优茶叶、畜牧水产、花卉园艺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提升农机装备、作业和服务水平,农机化服务水平达90%以上,并被评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设区市。全市农业信息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与企业联姻加快引入更多资金、技术活水,村庄、农业园区等发展步伐加大。宜兴美栖村与企业联手,去年投资3900多万元建设高品质玫瑰基地,将玫瑰加工成物料后销往烘焙、化妆品企业,亩均产值达2万多元。江阴常泽桥村与企业联手打造智慧葡萄园,村集体提供土地、打造外围环境,企业投资4000万元建连栋大棚、引入物联网种葡萄,使璜土葡萄迈上品牌化发展新路。去年,这样的村企联建项目增至413个,联建覆盖率超过84%;全市“百企建百园”项目累计达81个。

  成绩单上,一个个亮眼数字展现了我市农业依托科技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英姿:去年全市新增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3个。

  瞄准宜居宜业

  美丽乡村现新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房建设是重中之重。去年,面对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工5个月的情况,各级各地挂图作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疑难问题,加大推进力度。去年底,107个试点村7979户新农房如期建成。

  农村垃圾、污水、河塘以及厕所、道路、路灯、绿化建设系统推进,首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多措并举促使乡村“面子”“里子”共同提升。江阴何巷村投入400多万元对村庄布局、面貌进行规划建设,村级主干道拓宽,户厕设施改善、污水重新接管,原先没有洗手池的公厕提标改造,农户门前“三包”并接受每月考评……村民说村子敞亮了,心里也舒畅了。

  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以此做强农业旅游、康养等乡村产业,是我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另一靶向。惠山区正对锡西大道沿途5个街道(镇)46个行政村连片打造,其中葑庄村因生态环境转变而吸引工商资本建设康养小镇,预计建成后村集体收益可提升50%以上。

  稳步推进改革

  激起发展新动能

  江阴南闸街道工业园内,一幢由街道“联扶平台”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的标准厂房已结顶。“平台由街道国资公司联合4个薄弱村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今年厂房即将招商,这样每个村每年可增加约10万元经营性收入。”街道副书记蔡晓华说。

  这种联合扶贫方式在江阴为首次。村级股份合作社成立并规范运行,让联合有了稳固根基。去年,我市全面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960家,覆盖率100%。全市农村产权进场交易成交金额预计突破18亿元,同比增长23.8%。

  去年我市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通过政府补贴部分担保费、“惠农贷”加快扩面等举措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投向农业农村:全市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9.71亿元,居苏南第一;“惠农贷”贷款余额达到10266.8万元,同比增长90%以上;市级乡村发展振兴投资基金完成投资项目6个,金额达6344万元。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交易在宜兴推开,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创新推进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一项项改革有力激起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逐梦沃野,无锡正用热情和胆识描绘乡村振兴新景!